第536章 扶南事定

不说十万多楚军的强横。就说三大家族自立的国家,以及地方中小家族的叛乱,都是他们无力对付的。

他们目前勉强能做到的,不过是自保而已,守护住扶南国的都城就不错了。

“唉。”余赞先是叹了一口气。

而后说道:“你们以为,扶南国还有复起之希望吗?”

见周围几人都低下了头,余赞知道周围这几人也算是明白人,对大局怎么看不明白,只是抱着一丝期望,想着说不定余赞还有什么奇谋。

“如今,我们的选择不外乎三条。第一条上策,我们这就立刻占据扶南城,建立新的国度,宣布和从前的扶南国势不两立,同时上书楚王,希望楚国认可我们的新国度。”

“若是能成,我们当仿效北面那三家的行为,承在楚国认我们新建立的国家后,我们立刻用收集到的楚侯汇票兑换五铢钱和铜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且,我们也有优势,我们占据都城,国家底蕴都在此地。我们全力投效楚国,献上扶南国底蕴,将多年存储下来的粮食,全部都缴纳给楚国,作为买命钱。”

“而后,以我们在国内的力量,占据更多的地盘,别的不说,扶南国东南之地,我们还是能得到的。”

听完这话,周围不少人的脸色都便白了不少。

尤其是范氏子弟,他们之中不少人,其实还是想要守住自家这范氏王朝的。

就好像从前混氏王朝覆灭后,混氏依旧还有一批族人占据一隅之地,成为一方封疆大吏。

余赞也是敏感之人,自然知道眼前这些人心里不舒服。

而后,他便说出了第二条中策。

“其二,便是我们从范氏子弟中,选出一位幼子。绝对不能是范金生后人,而是其他旁系子弟。继承扶南国国主之位。”

“而后,我们给楚王上降表,正式承认战败。向楚国商议归降,接受楚国之惩罚。”

“同时,承认所有楚国承认的叛立诸国,求楚国为我们做主,让他们不要再起刀兵,而是和我扶南国和平相处,以后都是楚国南疆都护府下的南部小邦,楚国附属。”

“之后,大家都是为楚国囤积粮草的农种田小国罢了。”

余赞最后叹了口气,显得很是落寞,显然他自己不想要选这个选项。

“最后一条嘛?便是一条死路。我们继续以扶南国正统自居。昭告全国,集中力量,和楚国以及那些叛国家族,逐一决战。”

“但若是这样选择,我们的结果,就是被诸反叛势力给瓜分,而后被楚国定义为有罪之人,楚国记录的书籍之中,我们将被耻笑万年。”

显然,余赞对于这最后一条选择,很是不屑。

若是这些人想要选择这最后一条道路,为了面子而要和楚国死拼的这种做法。他余赞是绝对不会顺从的。

即便是他以个人名义投降士颂,他也会离开扶南国,以扶南国前首相的名义,以荆南后裔的名义,带着家族北上,投降士颂。

在他看来,自己这身份,对于士颂还是有用的。

“这,这,这。”周围的扶南国诸人,面色难看。

最后,还是那位老者开口,说道:“我们也不是愚笨之人。如今这个局面,我们哪里还有那样的非分之想,想要靠这么点实力,就和楚王叫板。”

余赞微微点头,心说还好这些人算是有自知之明,没有逼自己到绝路。

接着,这老者又说道:“唉,如今我们只能在一二两策之中,抉择罢了。诚如余相所言,上策便是我等自立新国,和从前的扶南国一刀两断,一了百了,再无瓜葛。”

“从此之后,便是楚国附庸,好处嘛,自然是不少,可以让我们这些人瞬间摆脱困境,甚至扶南国旧境之内的百姓,也能早日免除刀兵。”

“但是我们这些人,毕竟是扶南国子民,要么是范氏旁系,要么就是范氏故旧老臣,眼睁睁地看着国家败亡也就罢了,最后临了,还要去当个叛国之人,终究内心这关不好过啊。”

“而且,若是目光放得长远一些,想得更多一些。”这人支支吾吾几句后,又说道。

“北面那位楚王,还并未占据中原,还并非中原之主。那中原华夏膏腴之地,尽在曹操之手,未来之事,我等尚未可知。”

“若是士颂败于曹操,我等在南面,也再无起事的大义了。”

“更进一步而言,就算是士颂以后能借我南疆都护府各邦国之力,积草屯粮,北上击败了曹操,称霸了中原。成为华夏之主。”

“但那华夏之地,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改朝换代,待楚国动荡之时,我们这些无用之人的后代,是否还能有起事的机遇呢?”

原来这些人,考虑的是这些所谓的名义。在他们看来,一句“自古以来”的话语,似乎很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