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新文化,新运动,新思想

集市的热闹还未完全散去,一股压抑的气氛却已悄然笼罩了整个汴梁。

文人集会,说是交流,实则更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欧阳那张老脸皱得像个核桃,捋着胡须,眼神却锐利如刀,朱熹则板着脸,仿佛谁都欠他几百吊钱。

这两位老牌文坛大佬,身后还跟着一群附庸风雅的家伙,摆明了要给武大郎来个“会场围剿”。

会场上,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百姓们窃窃私语,眼神中既有好奇,也有担忧。

武大郎站在中央,身姿挺拔,目光如炬,完全没有被对方的气势压倒。

他身旁,武松握紧了拳头,如同一头蓄势待发的猛虎,林冲和鲁智深则一左一右,如同两尊门神,随时准备给武大郎撑腰。

“武大郎,你口口声声说要革新,却是在颠覆圣贤之道!”司马光率先发难,声音尖锐刺耳,仿佛指甲划过黑板,让人生厌,“你那些奇技淫巧,不过是些雕虫小技,如何能与我儒家经典相提并论!”

武大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嘲讽的笑。

“司马大人,你说的圣贤之道,怕不是早就过时了吧?时代都变了,你还抱着老黄历不放,是准备原地养老吗?”他犀利的反击,顿时引起一片小声议论。

“放肆!”欧阳修怒喝一声,胡子都快竖起来了,“你这等狂妄之徒,也敢妄议圣贤?我辈读书人,就该恪守先贤教诲,你却要蛊惑人心,其心可诛!”

“欧阳大人,先贤教诲是好,但不能一成不变啊!”武大郎不甘示弱,他的声音清晰有力,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你们只会吟诗作对,却看不到百姓的疾苦,你们的圣贤之道,能让老百姓吃饱饭吗?能让国家强大吗?”

朱熹也加入了战局,他阴阳怪气地说道:“你那一套歪理邪说,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什么格物致知,不过是舍本逐末!正本清源,还是要回归圣贤书!”

武大郎轻笑一声,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各位,你们所谓的圣贤之道,不就是让你们这些文人高高在上,享受荣华富贵吗?而我,是要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他的话,掷地有声,在会场上回荡。

接下来,辩论进入白热化阶段,保守文人轮番上阵,使出浑身解数,试图将武大郎的“新学”批驳得体无完肤。

然而,武大郎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欺凌的矮脚虎,他口吐莲花,引经据典,不时还会抛出一些现代知识,让那些自诩饱读诗书的老学究们哑口无言。

“你说‘天人感应’?那不过是古人对自然的臆想!”武大郎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本书,正是他让人印制的新版教材,“真正地了解世界,应该靠科学,靠实验!”

“哼,雕虫小技,不足为道!”司马光冷哼一声,语气中满是不屑。

“是吗?”武大郎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反问道:“司马大人,你可曾见过,真正的,科学的力量?”

他的话音刚落,会场上突然安静下来,众人面面相觑,不明白武大郎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