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笼罩下的京城,武松等一行人刚回到京城,就感觉到暗流涌动。
风吹动着街边的灯笼,摇曳的火光映照出一张张焦虑不安的面孔。
大街小巷,不知何时贴满了反对文化革新的传单,欧阳修、朱熹两个老家伙的名字赫然在上,如同两座大山压在百姓心头。
“这武大郎,莫不是要亡了我大宋江山?”茶馆里,一个老者指着传单上的字,痛心疾首地说着。
“可不是嘛!好好的四书五经不读,学那些奇技淫巧,成何体统!”另一个附和道。
恐慌的情绪像瘟疫般蔓延,原本对新生活充满希望的百姓们,开始动摇起来。
城东的民间书院,原本是新思想传播的中心,此刻却成了保守派文人的战场。
一群穿着长衫的腐儒,正口沫横飞地煽动着民众的情绪。
“这新学,分明就是邪魔外道!会乱了纲常,坏了伦理!”一个满脸横肉的文人,唾沫星子乱飞,慷慨激昂地说着。
“对!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东西,岂能说改就改!”另一个瘦得跟竹竿似的文人,也跟着起哄。
书院里的气氛剑拔弩张,眼看就要爆发冲突。
就在这时,武大郎来了。
他一身便服,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人跟了上去。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道路,目光复杂地注视着这个曾经的“三寸丁谷树皮”。
“各位父老乡亲,”武大郎的声音沉稳有力,“我知道大家心中有疑虑,有不解。但我想说的是,这新学,不是要推翻旧的一切,而是要让我们的大宋更加强大,更加繁荣!”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一个保守派文人打断:“武大郎,你少在这里妖言惑众!你这是要毁了我们大宋的根基!”
武大郎目光一凛,直视着那个文人:“根基?一个只会之乎者也,却解决不了百姓温饱的根基,要它何用?!”
气氛瞬间凝固,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
武松等人握紧了手中的武器,随时准备出手。
突然,一个清脆的女声响起:“武大郎,你这般做,可想过后果?”人群中,走出一位气质高雅的女子,正是李清照。
她身旁,站着一位神色复杂的男子,柳永。
武大郎看着李清照,嘴角露出一丝苦笑:“后果?我当然想过。但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
武大郎感觉脑瓜子嗡嗡的,比当年被潘金莲的马蹄子踢到还难受。
这群老顽固,比西门庆那厮还难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