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铮的心思,谢瞻自然不知。
他只觉得庆幸,水灾后他忙着筹粮食救灾,听各县说粮仓无粮,他正着急呢!来了几位谢家农庄的管事找他出主意,说新粮要收割了,粮仓还是满的,如何处理陈粮?
嘿,可不巧了,陈粮可以拿出来救灾啊!
他把自己的想法同刘锜说了一下,刘锜笑问是否要去信京都先问过谢高,毕竟他是家主,谢瞻摇头说不用。
“兄长的为人我清楚,灾情如此紧急,他必定同意将粮食用于救灾的。”
刘锜笑着说是,“县令大人仁义,谢公自然也是如此。”
这事自然就这样办了,他不能理解的是其他县怎么没粮食,粮食去哪儿了?
魏铮见他谢瞻面色凝重起来,知道强人所难,却还是问道:
“不知道谢县令庄子上,可还有多余的粮食?”
谢氏再是家大业大,二十万石也当是极限了吧,当无多的了,魏铮心想。
谢瞻道,“不瞒大人,昨日我回来便忧各位大人之急,连夜让人请点庄子上的陈粮,刚刚才得到消息,有倒是有,只是不多了……”
魏铮点头,当是如此。
其他几位县令们听罢,难免失落,可想想他已经掏出了二十万石,饶是再家大业大,也拿不出更多了。
有一个县令试探着问:“不知谢大人还能拿出来多少啊?”
“最多十五万石。”谢瞻道。
………………………
两日后,魏铮的折子便递上了京,洋洋洒洒写了儋州洪灾灾情之重,救灾之快,目前灾情已经稳定。
皇帝这两日被各州府要粮食要银子的奏折搞得草木皆兵,打开儋州的折子看了两行便要扔,目光扫过后面两句,“托陛下之福,灾情已经控制住了…”,眼睛一眯,重新看了一遍。
“都给寡人好好瞧瞧,儋州地势低,应当是洪灾最重的地方,可魏铮那老家伙,竟然把灾情稳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