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内部矛盾

当前。

朝廷各省,不光陕西,山西,河南受灾,去年起,旱情波及山东,河北。

明史记载:是岁大旱,自春徂夏不雨,禾苗槁死。

这场旱情造成粮食欠收,导致各省大规模饥荒,甚至出现易子而食,析骨而炊的惨状。

所幸,他知晓崇祯朝各类灾情的危害,早早派遣官吏在山东,河北打深井,修水渠,建水库,去年旱情爆发以来,通过灌溉抢救不少庄稼。

去年海战大捷,在海外夺取良田,种植园,初秋海外粮食开始运到天津卫。

户部,农部在各省量地计丁,免除徭役,降低赋税。

大灾之年,朝廷有充足粮食赈灾。

现在,朝廷大兴土木,兴建官道,学院,水利,开矿,设作坊的机会,百姓渐渐有点闲钱。

旱情持续,好在尚能控制。

不过,要维护农业的国本地位,要提高百姓收益,稳定粮价,发展农业作坊,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是最为稳妥的方案。

何况,农产品深加工,靠着市场竞争,会逐步激发技术进步。

以棉花为例,朝廷在重点发展纺织业,种植棉花能提高百姓收益,通过出口纺织品,又能给朝廷赚取赋税。

关键经过朝廷数年引导,纺织业方面技术飞速增长。

魏忠贤领命,迅速派遣宦官去传旨。

数日间。

朱由校陆续视察沿边的煤矿,铁矿,又视察宣府镇,蓟镇驻兵,这才折道前往山东,河北。

若他记得没错,灾情始于陕北,波及数省,尚未达到巅峰。

所谓崇祯大旱,并非早期陕西,山西,河南旱灾,而特指发生在崇祯十年到崇祯十六年间的特大旱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