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竹林小屋格外热闹,杨晨旭张子坤李晋轮着背诵九九口诀,很少说话的许多田提起了午饭时徐老太的打探。“舅姥姥问我们为什么不读书出来挣钱,我说家里的夫子回老家守孝要几个月,长辈嫌我们在家里太闹,安排我们去铺子历练。”
“二哥说话的时候都不敢抬头,一看就知道说假话,有钱人家的少爷豪横着呢。”万家富毫不留情的揭短。
“也不全是假话,你们看看自己白白胖胖的,府绸衣衫一套又一套,一天三十两银子的进账还不算有钱人吗?”每天三餐饭管饱肉食不断,这两个人的变化是最大的,不仅人长精神了脸上肉嘟嘟的,再看上好的府绸衣衫,怎么猜都不像穷人家的孩子。
杨小麦在家的时间也没有停歇过,做了两个单肩背包,采用是军用背包的款式,没有铁扣就在相应位置做两对系带,一个藏青色的给了杨晨旭,明天就要到书坊等他父亲,装上笔墨纸砚携带方便。
另一个是自己用的,好想做粉色碎花的,因着自己是男孩装扮,只能和杨晨旭同款,不过用粉色碎花做了内层,两层里面有个小口袋,方便放钱财之类贵重物品,斜跨在肩上新奇又好看。
按时间算接孩子的家长应该快到了, 杨晨旭需要去泰宁镇守候。杨小麦今天要去孙学文家,两个人刚好同去镇上,一个去书坊等人,一个去钱庄换了三十两的碎银,加上原有的二十四两多,担心小背包承受不住重量,只好双手抱着走,这么大笔巨款竟然不担心安全问题。
孙学文家收薯面经过几天的传播,河东河西两个村子差不多家喻户晓,大清早小卖部门口堆放了几十袋薯面,还有人陆续搬过来,两千斤肯定不止,让人搬回去也不合适。
杨小麦把五十四两银子全部交给孙学文,接过收款凭证就配合王桂芝称重。“桂芝嫂,那些布袋做好多少,拿出来装薯面吧,让他们自己替换面袋,你只负责称面就可以。”
称好的也要求他们扎紧袋口搬到统一堆放的地方,然后再结清银两,一个孕妇体力活少做些。
“全做好了,一百二十个这就去拿。”王桂芝把布袋发给等称面的村民,让他们先换布袋。
过称就简单了,够了五十斤扎紧袋口放一边,称完一家数面袋付银子,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又收了三千六百斤,还是再三声明今天够数了才停止,一个村民干脆借了十六个布袋,说明天装好薯面送过来,这种方法很好,若是先领布袋再送面,省了大家不少时间,也能按计划收购 。
薯面倒袋时洒落一些,孙母小心轻扫装进木盆,挑出大小石块,大概有两三斤的样子。
“大娘,这些洒落的太脏不能吃的。”杨小麦看见这一幕就能猜想到,这个寡妇是如何艰难的把儿子抚养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