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对生命宇宙观的观照——【超级视角-心-视角-视界-世界】(L)。
1、A视角和B视角
在没有进行视角学训练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的视角停留在A视角层面,少数人会主动自觉地将视角提升到B视角层面和C视角层面,能够达到D视角以上的人主要集中在非常稀少的心性智慧实修者,但一般也会止步于D、E、F、G。H、I、J、K、L这五种视角和对这五种视角的观照,则是视角学独有的训练内容,通过对这些视角的观照训练,将极大地提升生命对于视角智慧的领悟,使自己拥有一双能够透彻观照一切同时亦能够超越一切的慧眼。
首先,对这些视角的观照,是在完成了观照世界和观照视界两项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实际训练中,A和B其实是对前面两项训练内容的【温故】同时【而知新】。A视角和B视角虽然是最简单的观照视角的训练内容,但与【观照世界】和【观照视界】仍然有很大的区别。对世界和视界的观照,其中重点尚不在于视角本身,但A视角和B视角,其重点却在视角本身。通过前面两项基础训练后,训练者已经初步领悟到了,世界和视界之所以纷繁复杂,人们之间的观点差异巨大,其根源乃是源于视角的不同。因此接下来的训练就将注意力和重点集中于视角,通过观照视角去领悟更深的奥秘。
对A视角和B视角的观照,是最基本的观照视角的训练。同时这两项训练内容也会贯穿于观照视角的训练。而且随着观照的不断深入,对A视角和B视角的观照和体悟会不断更新A视角和B视角,更新后的视角,则既继承了原来的视角,又超越了原来的视角。就像一个孩子从婴儿长大成人,其每一步成长,都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和成长。从相续性来说,孩子似乎还是那个孩子,是同一个人,而从内涵性来说,孩子已经不是那个孩子,不再是同一个人。从发展的视角来看,从来就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孩子、固定不变的人。视角的成长也是如此。
2、C视角和D视角
这里要重点说一下视角C——正在观照的主体,和视角D——对主体的观照。
视角学训练有个特点,就是任何一种视角,比如A和B,比如C和D,在不同的训练阶段,其实其观照和体悟到的内容差异巨大。那么哪一种是对的呢?视角学一般不以对错去评价某一种视角。因为在视角学的视野里,所有的视角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同的视角之间也是平等的。而要消除某种视角的局限,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视角,打破局限,消除盲区,当以新的视角照见新的视界时,一切已然尽在眼底,无需多言。
这里先以一般大众视角来看一看视角C和视角D,以大众视角来看,视角C即是【我】,视角D即是【我知道是我】。在视角学训练中,则需要从视角的角度进行观照和体悟。
以视角学范畴而言,在观照视角的训练中,A视角,相当于【视界-世界】,B视角,相当于【视角】,C视角——正在观照的主体,相当于【心】,D视角——对主体的观照,相当于【心】的自观自照。对于观照【心】的训练,我们将进行专章阐述,这里所要达成的目标是通过视角学训练,彻底解除一般大众性视角的束缚,即【我】的束缚。
如何打破【我】的束缚呢?其实也很简单,就对C视角——正在观照的主体,仅以视角去看待、去观照,去体会、去体悟,而不要掉进【我】的习惯性视角中。
正在观照的主体,不是【心】,不是【我】,而是单纯的正在观照的【视角】!这即是C视角和D视角观照训练的核心关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此基础上,深入地体悟C视角——生命主体之视角的本质、本性。这就是D视角要完成的任务。
D视角最基础的任务,即是在深入观照C视角的基础上,产生出新的领悟,从而促成E视角的产生——生命宇宙之本体视角。从生命主体,到生命宇宙之本体,这其中最需要突破的就是习惯性的自我视角。虽然一直在进行视角学训练,但是由于自我视角的顽固性,这种顽固的自我视角总是会不自觉地占据主导地位。而D视角的训练,就是为了用视角学的强化训练方法,从根本上彻底扭转自我视角,将自我视角转变为单纯的视角——视角还在,但【自我】却消弭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