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法则(九):视角决定视界,同时超越视界

明空心语 明空如月 2256 字 24天前

2

基于这一法则,如果你想帮助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恰当的引导让他看到并体验一种全新的视角。当他体验到新视角下的新视界时,他的“视界-世界”就永远地改变了。他会突然发现,原来,竟然还有这样的视角!同时他也会明白,原来,他之前的视角只是众多的视角之一。当他能够同时去观照这两种不同的视角时,一个超越的视角就产生了。这时,我们完全可以说,他的生命已经获得了“新生”。

在视角学的视角下,一切皆是视角。生命同样是视角,新视角的诞生,特别是超越了原有视角的新视角的诞生,意味着生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境界。这怎么能说不是生命的新生呢?这也是视角学特别倡导和重视的——不断地发现、应用和传播新的带有超越性的视角,这应该成为所有视角学学习者经常自觉使用的视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什么新视角的发现、应用和传播那么重要?下面以新视角的传播为例进行说明。

一个你所惯常使用的视角,其所呈现的看起来非常显而易见、理所当然的事实,对于其他人来说,却未必能够看到你眼中的事实。因为,你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视角,所以才会觉得显而易见,理所当然。但是,对于一个从未使用过这种视角的人来说,你看到的事实,在他的眼中却从来不曾存在。

比如,在与一些朋友交流的时候,经常会引导他们去观照声音的特性“当下生起,当下消失”。声音本来不就是这样吗?可是当我问这些朋友,之前是否进行过这样的观照时,大多数的回答是没有。他们好像是第一次发现了声音的这个“秘密”——当下生起,当下消失。然后我会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化视角——去观照声音更深的特性——现象有,本体空。他们就会感到非常惊奇——真的是这样啊,现象有,本体空!

为什么如此“显而易见”的事实,如果缺乏特定的引导,就无法看见呢?这就是视角法则(九)所说的:视角决定视界,同时超越视界。视角决定视界,意味着,你的视角已经决定了你能够看到的视界。不同的视角,才能看到不同的视界。虽然从一出生到现在,每个人每天都在听无数的声音,但如果你一直保持着同样的视角,那么声音对你来说就永远是同一种样子,哪怕声音的内容千差万别。

视角决定视界,同时超越视界。还意味着,如果你不去关注你的视角,那么你的目光将始终被视界所吸引,这时,你是意识不到你采用了什么样的视角的。当意识不到采用了何种视角时,其实正说明你只是在习惯性地使用着一种惯性视角,并且一直保持着这种惯性视角,而从来没有使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在这种情况下,自己自发甚至自觉地发现全新视角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因为,你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使用某一种视角,更不知道还有其他视角。这才是真正的“无明”。

视角的超越性,使得对视角的自觉不会天然地产生。只有在因缘的促动下才会产生。一种是自我反省,一种是从外界学习。自我反省,包括对事的反省,对他人的反省,以及对自己的反省。儒家就特别注重反省,佛家的忏悔也相当于反省。红色文化中的自我批评,也属于反省。而反省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视角的反省,假如缺失了这一点,那么反省的深度就不够。

另一种方式是从外界学习,比如从读书中学习,从社会实践中学习,从交往、交流中学习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新的视角,假如只是平面化的学习,而没有从视角的角度进行纵深方向的学习,那么这种学习的深度也是不够的。

而当你有了视角学的眼光,就会自动、自发、自觉地学习和运用观照视角的方法。这时不管是自我反省,还是向外界学习,都会事半功倍。在与人沟通交流的时候,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对方使用的视角,同时也可以知道他所使用的视角所处的领域、角度、宽度、深度和维度。这样的话,对方的观点以及视角就会在你观照的视角下清清楚楚地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