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你想在田地里卖一些食物?”徐银莲很吃惊地看着采小兰,围着她转了一圈。上午她还以为自己看透了来人,没想到对方竟然有经商的头脑!
“徐娘子有什么建议吗?”采小兰奇怪地看着徐银莲的动作,还以为自己穿越者的身份,被发现了。
“建议不敢说,只不过你想跟泥腿子做交易,得吃点苦头。一来他们可能不乐意买,二来就算愿意买,他们也不会出太多的钱。”徐银莲话说到这里,停了一会,若有所思,拿过一旁的算盘扒拉一通,“到最后最多挣个辛苦钱,远远比不过种地来的多!”
“我们家就四亩地!”采小兰咬牙切齿。初唐的租庸调制度对普通百姓非常有利,每丁人均百亩,基本能满足一家人的生活需要了。而崔家,不知犯了什么事,把最珍贵的地弄没了。
“也对!你稍微等等,我去拿东西给你,你要的这些村里没有卖的,得去城里才能买到!”徐银莲喊过丫鬟,附在她耳边嘱咐了三五句。
丫鬟领命去了。
大约过了一盏茶工夫,丫鬟拎着两个袋子回来了。
“按你的需求,一斗糙米,一斗白面!算我先借你,等春耕过去,你去城里买好再还回来便成!”徐银莲拒绝了采小兰递过来的钱。
有道是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碳难。这一笔小小的投资,对现在的采小兰而言,就是雪中送碳。毕竟这些东西,在刘家庄,捧着钱也不好买。
她看好采小兰的商业思维。社会上,做官的瞧不起经商的,种地的,压根没这种想法。
“真的谢谢徐姐姐了!”采硕士眼睛细眯,当即握住了徐银莲的手,称呼也变得亲昵起来。
回家路上,采小兰回忆徐银莲双手,指节粗大,虎口老茧纵横,“看来徐姐姐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呀!”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后世一本野史就写着:唐朝城里夜香大队,好多都是混混入伙的,更有甚者,干脆是帮派产业。
等采小娘把一圈事忙完,回到家,屋里已经上了灯。农户建造屋子第一要务遮蔽风雨,采光要往后放,太阳一旦落下,整个小院就黑了。
“孟子曰……孟子曰……”
堂屋有一盏昏暗的油灯,小冬平在油灯一侧扣手指,而另一侧崔薄言捧书而读。
“这家伙!”采小娘暗骂一句,白天不努力,晚上倒认真起来了。要是换到现代社会,是一个假装学习的好手。
崔母一人在院子里闲坐。
“阿姑,东西买回来了!”采小兰很骄傲,没花钱得来了东西,这是做人的成功。
“好,就等你了,先吃饭,吃完饭再做打算!”
……
“要不,还是我一人想办法吧!”采小兰叹了一口气。
崔母与崔薄言提了一通建议,做精致的糕点、炸一些油汪汪的胡饼、或者卖中午的羊肉汤羹等等。
如果没和徐银莲交流过,采小兰想出来的,差不多也是这一类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