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前,贫道得了师叔(道安)新译的《大方广十轮经》②八卷。其言,佛告地藏菩萨:
汝为成就诸余众生安乐利益故,亦欲令一切菩萨摩诃萨众满足一切方便伏藏,为具六波罗蜜,欲满一切智海,为回诸帝王使不堕恶道,欲令十方世界三宝炽盛诸法久住。
佛言已传至此,而近日城外多死难,合该贫道有此因果,陛下勿忧。”
中心思想就一个意思:城外移民的问题不彻底解决,死也不回城!
释善遇背的这一大段,就是之前孙钊在孙瑾殿外遇到孙铄时,孙铄手里端着的那一大摞新佛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孙钊政务忙得很,只翻了几页,勉强知道他背的是第三卷,一时卡壳。
还是专管给大吴皇室搞这一套的太仆修习的佛法更为专业,上前一步接茬替陛下找回场子:“善师要渡尽城外移民虽是大宏愿,但求己甚!求人甚!已入我执!如此偏离成佛正途,当返矣!”
在外围听着他们对话的萦芯闻言,下意识上前一步,心中暗念:大和尚你都走到这儿了,别为了当佛就退缩……如果你要成这样的佛,我看不起你!
释善遇朝着天穹虚无之处双手合十:“贫道只是悲悯众生久远劫来,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暂无休息。贫道所求不过广设方便,尽令解脱。况且弥勒下降尚有五浊恶世,此生不成佛便不成佛罢。”③
他话音一落,三娘被夫人攥得汗湿的右手便是一紧。她下意识转头看去,第一次见夫人面色显露难以抑制的激动,连眼眶都湿润了。
“夫人?”三娘小声的唤了她一声。
可夫人喉间数度哽咽,目光一直在那比丘身上,没有应她。
比丘为了让陛下救护所有移民,不想成佛的话都说出来了,那么还有什么能让他退步呢?
太仆拜下阵来,后面一个想趁机青史留名的侍御史上前:“比丘大宏愿,发之只凭心。世间纷纷乱,何止眼下雪。”
“雪自脚下扫,乱先手边平。心若存菩提,愿宏亦成真。”
“好!”
谁也不曾想,这张口经文、闭口佛偈的比丘,竟然有顷刻间便能反作一首诗的捷才!
便是被杠在正当中的孙钊也不由高声赞了句好。
讲道理讲不通,便只能是虞惟上前,作为主管大吴内政的丞相,他开始给释善遇作保证,今日开始肯定要日日赈济城外百姓,绝对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弃之不顾了。
释善遇面色不改,“如此,陛下在此赈济,渡百姓肉身;贫道在此布道,渡百姓身魂。如此都得大功德,善哉善哉。”
说着,他又坐了回去,还朝着在外围激动不已的孙铄招了招手,让他回来继续听经。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刘偏就是急死了也不能拉着他的二殿下不往那个旋涡里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孙铄又坐回到原来的位置。
虞惟退回孙钊身后,看了全塘一眼:你不说花大价钱就能让比丘收了神通么?怎么他不按照套路出牌啊?
全塘便对着在外围的王廙比了个手势,王廙果然高声道:“今日某等受善师指引菩提道,愿舍三……五车稻米与百姓渡过寒冬!”
这可是王廙动了棺材本了,稻米可不是杂粮,很贵的。
他这一开口,周围许多逃了小朝会的官员家眷早得了家主的指使,要趁机挽回自己在陛下心中的形象,这家十车旧衣,那家十车柴炭的,喊出大价钱的布施。
更有宗正齐侯的世子,直接要在城东门新开一个粥棚,为需要救济的百姓多开一个救济点。
由他把价码拔高,大司马的儿子张从也在西门开了一个粥棚。
等他们许的愿落到实地,城外移民们除了没有屋舍,怕是比城内贫民的衣食还要富足吧……
萦芯因为找到这个吃人的世道里,唯一一个她认可的人性标杆而激动的心,渐渐又被讽刺填满。
这些广固的世家大族,随便拔一毛便能济万人。可若不是有孙钊突然掌权、他们唯恐附之不及的前提在,除非动刀兵,谁人又能撬开他们只进不出的库房大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