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甚独 华发半生 2199 字 22天前

这幅让人看时直击灵魂的佛画,因为许多地方都是金粉和矿物颜料画成,直至今天上午才晾干浆水。

孙铄和刘偏分别站在年长工匠的两边,屏气凝神的盯着他心无旁骛的裁画心。

工匠的手很稳,裁刀也很锋利,所过之处切口笔直且光滑。

裁完,四人不顾尊卑仔细检查了两遍,确认画未裁多且切处横平竖直,才都松了这口气。

之后就是将画心镶嵌到画卷之中。

如何确保镶局、镶牙子、镶边、镶天头地脚的时候浆水不会沾染画心分毫,还要确保画心最后卷起来时不会因为内圈面积改变而发生褶皱,以及画上的金属和颜料不会因为多次展开或历时过久而产生龟裂,这就是年纪稍微轻些的工匠祖传的绝活了。

年老的靠着手稳和掌握着号称千年不开的浆水调配比例,立足这个行当。两人分工不同,各有秘法,所以一个干活儿的时候,另一个基本都会回避。

孙铄是皇子,既不会干这行也不会把看到的技法说出去,便看了个全程。

站得累了,孙铄就走到外间坐下,与避到门边的老匠人交谈起来。

说到昨天出门的见闻,孙铄还问了问老匠人一日的工钱能买几石米。

这个时代有手艺的人收入很高,可就是这么高,一日也只能挣出来现在市价一石粮的底薪。

两个匠人都是平民,在县里的一个书画铺子里供职。若是铺子里没有招揽到多少活计让他们拿不到提成,一个月也不敢见一次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毕竟除了日日耗钱的吃食以外,各种税赋也是开销的大头。

老匠人哭穷后,还以为虔信佛祖的二皇子殿下能赏赐他们些钱财宝物什么的。结果看二皇子殿下只是皱眉沉思,根本没提这茬。

日光西斜时,室内光线不好,两个匠人便都告退。

孙铄吃完晚饭,让小内侍备好纸笔,给他皇兄写了一封信。

先提了几句昨日被王廙带着在县里逛时的见闻,然后就直入主题。

他想问问皇兄,除了广固,能不能也让大吴其他地方的粮商把粮价降一降。另外他还想问问皇兄,他开府的三千金他能随便用吗?他想拿出来五百、一千的,把益都的西城墙、西城门修好。

毕竟是他祖上破坏的,他作为后嗣给修好也是应当的。

刘偏看着他写,心想:都是积德的好事儿。就让他问陛下吧,只要陛下允准就不算僭越。

他比孙铄心眼儿多,可政务上见识同样丁点儿没有。虽然昨日很机灵的从王廙的险恶用心下,把他的二殿下拉出圈套,可今日也纵容孙铄达成了王廙最主要的目的……

二皇子要给陛下送信,崔郡守又不是嫌命长,怎敢偷窥或者拦下。

所以这封信转天正午就到了孙钊案头。

各地粮价居高不下之事,自孙钊登基就偶尔能收到御史上报。可如何平抑朝中却没有好办法。

粮食有,还不少,绝大部分都在朝中站着的这帮人的家族粮库里。他们不交税也不粜粮,粮价才涨这些已经是各地粮商还有点良心了。

毕竟声誉坏的太严重,就会被同行趁机打倒;把那些苦巴饿到一定程度,最先倒霉的也是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