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甚独 华发半生 2262 字 26天前

不过,不管这人是谁,既然太子殿下属意此议,眼前最重要的,是他要不要帮着太子殿下过陛下这一关。

至于地方官员是否能达成此议中的种种目的,就看四州刺史的能为了。

骆洙滨放下全塘手书,微笑道:“某要先恭喜殿下得一治世之才。”

孙钊闻言,两眼一亮:“丞相也觉得此法可为?”

“大有可为!”骆洙滨先肯定了太子殿下的想法,然后才道:“虽然此法复杂于过往,实质上某些条目一些郡县的官吏倒也施行过。只消严管出三郡入四州的灾民人数,再让各郡监察从事严查此后三年移民存活数目,用以裁定为各地官吏考评,即可放心实施。”

全塘点点头,赞道:“丞相老成谋国,顷刻便能补此法缺陷之一。”

这都不是重点缺陷,重点是如何通过陛下那里。

既然已经决定投向太子殿下,骆洙滨自然不会墨迹,他佯装一愣:“某观此法周祥至极,便是如此交给陛下,以陛下‘慈悲为怀’的心胸,肯定也会如太子殿下一样称心快意。”

怕太子殿下和全塘没完全领会他的意思,他还多说了句:“由此善法,便施善因,佛祖定有善果赐下。”

孙钊和全塘都已经明白他的意思,孙钊立刻道:“自当如此!”

骆洙滨将全塘手书交还给太子常侍黄让,见太子殿下起身要走,便也站起身,一直送他们出了班房的院门。

回到孙钊在宫中的小殿,他把包括黄让在内所有侍者都撵出去,低声问全塘:“本宫听丞相的意思,此事若想得父皇首肯,可以借道安的手,未知中庶子可有法教本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孙钊说的道安,乃是孙瑾养在宫中的一位得道高僧。

因孙瑾笃信佛教,哪怕皇宫逼仄,连东宫都修不下,只能在宫外修太子府,也特意扒了一座偏殿给道安重新修了一座皇安寺。

这位高僧师乃是冀州信都郡扶柳县出身,师从佛澄图,平生“酒不逾齿、过中不食、非戒不履”,所以就算一直住在皇宫之中,除过敬佛以外,倒并不如何靡费。

因孙瑾乃是一国之君,且一心向佛,若能想办法让道安帮着说几句好话,可要比孙钊跑断腿都好使!

全塘道:“此法倒是必成,可是如何能得见圣僧呢?”

孙瑾信佛信的也独,道安约等于是被陛下关在皇宫里,基本除了他自己和伺候道安的内侍,很少有外人能见到他。

便是孙钊的母后张皇后因为男女之别,虽然也是笃信佛教,却只能在自己宫中的小佛堂礼佛。

孙钊沉吟道:“二弟偶尔得机,可侍道安。”

因为全塘是个道教的虔信徒,孙钊两教都信,便显得都不够虔诚。但是,一国之君如此笃信佛教,那除了已经可以出宫居住的太子,作为靠讨陛下和皇后才能好活的各位皇子女们,自然也是想尽办法靠信教来讨父皇和母后的欢心。

而二皇子孙铄便是其中翘楚。

倒不是孙铄多有心机,这孩子几乎是学佛长大的,人家是真信,且以皇子之尊,多次想拜师道安潜心修佛。

道安却一直说孙铄凡尘未了,有一些前世恩情未偿,每每都婉拒了。

不过,到底因此得入陛下和道安的眼,一月总能让他以一个编外沙弥的身份去伺候道安一两天。

不止因为避嫌,还因为所有皇子如今都被养在后宫,全塘也只年下大宴见上远远见过其他皇子几面,也不是很清楚二皇子孙铄的性情,便问:“殿下认为二皇子可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