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瞬间,他觉得东吴、陛下欠顾氏太多了……
可明天就是六月了,陛下甚至没有派太子来安抚顾氏……
陛下是不打算还了么……
六月初一,大朝会。
丁兆身穿崭新的青色朝服,头戴进贤冠,敛眉垂目的站在大鸿胪和大行令的身后,静静听着南北两个派系的官员各抒己见。
今日朝会,文武百官,除了刚能参会的微末小臣,其他依旧是吴地世家出身居多居高位。
五洲本地的世家只有太常卿的孔氏官位最高,可惜他的官职与军权无涉,无法开口为本地世家说话。
好在,其他丞相、上三公、大司马、九卿等重臣均未下场参与,只御史台下,两派的侍御史吵了一上午。
最后还是丞相和了稀泥,说军不能一日无将为首,不如先让并州军的牙门将军太史勉暂代,等陛下裁决人选之后任免不迟。
太史勉乃是吴国名将太史慈之后,祖籍青州东莱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太史一族也算是跟着孙氏从吴地迁回青州,所以既是吴地出身,也是的本地氏族。
也难为丞相这几天能找到这个折中的人选。
不过太史勉祖上虽显,其后人却平平,孙瑾想了一会儿也没想出他有甚名望和功绩,只是既然顾荣和顾禺都用他作属将,暂代几月也能得用,便准了。
及至散朝,丁兆也没听到谁提了一个顾字,当然也没提一个丁字,心下多了点忧虑。
不过,七皇子健健康康的,他的“野望”就不会消失。
等外孙顾毗守完亲家顾荣的三年,早晚还能恢复一定的军权!
就外孙的姿容和能为,保不齐陛下能让他掌近卫呢!
远在并州军营里的太史勉,因为近路断了,要收到暂辖一军的上命还得七八天。
顾禺口述,李清代笔的军信已经从涉县发出。
臧县长一听他们往出发信就胆儿突,后来发现是往并州去的,才勉强放下心。
他的刘掾佐这几日因为惧怕常仓事发,一直无法安睡,也无法给东翁出主意。
好在广固一直没有派人来,随着五月过去六月到来,他们自认自己的罪行已经能在大面儿上抹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