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连佛名都分不清的费县人民,现在泰半都笃信佛教了。
萦芯其实不算道教信徒,她就是觉得这句话能表达她的思想,所以就这么定题了。
征文的结果还需要等。
不过今年的参与人数比往年要多许多,大概都是冲着“状元”的待补名额来的。
坊间多有往期前九名的传闻,除了当期就被李氏选为从吏的,还有好几个也找到了类似的“工作”。
这样的“就业率”更是让庶民和平民里,自认是有才能的文士们趋之若鹜!
十一月十五截止日一过,茶馆管事来报竟然收了六百多篇投文,其中泰半都是外地的。
华城守一共带了四位掾佐、七位文佐赴任费县,在费县呆了十年。眼看要走了,他突然起了离愁,竟然想亲自帮茶馆选文。
不过他也只看了几篇,最后还是曹掾佐等人承担了所有。
人多力量大,十一个人看六百篇文,只五天就选出来了前九。
后面就是投票环节。前九有五人是费县本地的,他们甚至自己发展出了拉票的行为。
比较有家底的日日行宴,邀请有票的外地文士到家里乐呵,然后给他投票。
投文都写得骈四俪六,萦芯在此算是半文盲,根本不知道哪句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他们某处是引用,所以她这次直接让李藿替她看,没大老远的让青山他们回来。
等李藿把县里选出的九篇文看完,萦芯问:“你觉得哪个能符合我的心意?”
是的,自从杏核村曝光,她基本彻底跟李藿摊牌了。
萦芯也是后来才知道,五经里万杵修的本经是《尚书》,其他四经涉猎的不多,没法教人。
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入学,阿月和青山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必须找人分担他们的学生。
这次征文,萦芯希望能选出几个可以送去四院当讲师的文士。
李藿沉思着,最后还是摇了摇头:“丈人他们选的都是‘善而顺之’,乃是垂拱之治的衍生。与你所想,多有不同。”
萦芯垂下眼,道:“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