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次行动,诸葛亮与士兵们信心满满,】
【坚信一定会胜利。
然而,日夜为国操劳的诸葛亮没有留意到自己的白发日增,身体也因过度劳累日益憔悴。
】
【也许诸葛亮内心深处早已清楚这一点,但他依然为了北伐理想付出了全部。
】
【正如他在第一次北伐时《出师表》所写:】
自接到命令以来,日日夜夜忧心忡忡,深恐辜负 ** 的重托。
如今即将远行,面对此状不禁泪如雨下,心中万千思绪难以言表。
蜀汉建兴十二年的春天,诸葛亮率军正式开始了他的最后一次北伐战役。
他指挥十万将士,从斜谷道出兵,屯兵于五丈原。
得知这一消息后,司马懿迅速调集兵力,在河对岸与诸葛亮对峙。
对于诸葛亮的攻势,司马懿并没有更好的对策,依旧沿用了“拖延”
的战略——等待蜀军粮草耗尽或内讧出现从而自行退兵。
前几次的经历证明,这一策略屡试不爽,因此此次他也决定延续这个战术,并召回了之前派往凉州的军队赶赴五丈原支援。
为了分担魏军东部战线的压力,诸葛亮出兵前派遣使者联络孙权,期望两国协同出击。
遗憾的是,孙权尽管如期动员,却被东吴将军满宠的舰队吓得仓皇撤退,根本没能为曹魏带来多少牵制作用。
另一边,诸葛亮一边与司马懿正面僵持,一边指挥小股偏师不断奇袭魏军阵地。
在渭河北面的桥头,魏延、姜维等将领还带领蜀军斩杀了近四千名魏军士兵。
面对如此激烈的攻势,司马懿不敢轻率行动,于是龟缩防守,企图通过拖延逼迫诸葛亮退兵。
这一次,蜀军备足了粮食和物资,经过一百多天的对峙仍未有撤军之意。
而司马懿方面则连连失去营地,在朝野内外都备受诟病。
就连魏主曹叡都亲自写了信,派人紧急传达给司马懿,催促其尽快采取行动。
无奈,司马懿仍然坚守“稳扎稳打”
的原则,拒绝了决战的诱饵,包括诸葛亮送给他的女装侮辱也未能撼动他半分。
他笃定,只要时间足够,终有一天蜀军因资源匮乏不得不主动撤退。
然而,长期劳顿最终导致诸葛亮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