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舰队主力离开新加坡后,已经进入安达曼海。在通过马六甲海峡中部时,舰队被荷兰侦查船发现。
1635年2月2日,南洋舰队主力和荷英联合舰队在距离大城王国100公里的安达曼海遭遇。
双方经过了两年的恢复,蔡华的主力舰队重新达到30万吨,荷英联军则发展到惊人的50万吨。如今,两国在印度洋的舰队总吨位已经超过他们在大西洋本土的舰队。
但蔡华对此战抱有必胜的信心,因为这一次刘香对南洋舰队进行了小幅升级。
虽然仍然是风帆战列舰,但根据以往的作战经验,战舰的薄弱部位都增加了一寸厚的装甲,增强了防御能力。
甲板和船舱内安装了几个电动水泵,可以在战斗中快速灭火。损管能力的提高,大大降低了战舰被毁的风险。
最重要的是,这些风帆战舰已经悄悄升级为蒸汽帆船。小型的蒸汽轮机已经批量生产,刘香第一时间将其安装在辽东级战舰的底仓,只配备少量煤炭。因为只会在战斗时作为辅助动力,完全不影响舰队的远洋作战能力。
尽管单纯使用一台小型蒸汽轮机,辽东级的航速只能达到5节,但与风帆的结合,可以让南洋舰队始终保持3节以上的速度优势。
速度优势加上火炮和火箭的射程优势,蔡华不再打算与荷英联军近距离交战,南洋舰队将采用“风筝战术”,慢慢消灭对手。
此外,海军还装备了新式燃烧弹,据说无论是在钢铁上还是在水中,都无法熄灭。海军上下都对实战效果充满期待。
荷英联军同样重视这场战斗,双方都知道这将是最终一战。
荷兰派来的海军统帅是马顿·特龙普(Maarten Tromp),英国派来的是约翰·阿布斯奈特(John Absolute)。
马顿·特龙普在1618年加入海军,参加了荷兰独立战争,并参与了西印度群岛和北海的远征。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荷兰领袖腓特烈·亨利的赏识,被任命为海军中将。特龙普在1628年成功指挥荷兰舰队突袭了西班牙的阿尔赫西拉港,摧毁了港口内的西班牙舰队,从而声名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