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政权处理与乌桓的关系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1. 武力征讨:
背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乌桓势力得到发展。袁绍被曹操击败后,其子袁熙、袁尚投奔乌桓族首领蹋顿,蹋顿收留袁氏兄弟并多次入塞为害,这成为曹操征讨乌桓的直接原因。
过程:公元207年,曹操为彻底消灭袁氏残余势力,亲率大军北征乌桓。在行军途中,曹操克服了道路阻塞等困难,听取田畴建议改道奇袭。在白狼山与乌桓军队遭遇,曹操麾下大将张辽率领先锋部队大破乌桓军,斩杀蹋顿及名王多人,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2. 迁徙安置:曹操在击败乌桓后,将乌桓人以及之前被乌桓人掠去的十万户汉人迁至内地。这样做既可以增加曹魏政权的税收,又能瓦解乌桓的军事力量,使其难以再次形成强大的反抗势力。
3. 收编利用:曹操挑选乌桓中的精壮编为骑兵,“由是三郡乌桓为天下名骑”。这些乌桓骑兵成为曹操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曹魏政权的征战效力。
4. 分而治之:曹魏政权将不同地区的乌桓部落划分为不同的行政区域,由不同的官员进行管理,防止他们联合起来反抗曹魏政权。
5. 怀柔政策:曹魏政权也采取怀柔政策,任命一些乌桓部落的首领为官员,让他们管理本部落的事务,以此来加强对乌桓地区的控制。例如,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乌桓的社会组织和文化传统,给予他们一定的自治权,以稳定乌桓地区的局势。
说一下蹋顿吧
蹋顿(?-207年)是东汉末年辽西乌桓的首领。以下是关于他的一些主要信息:
1. 成为首领:
汉献帝初平年间(公元190年-193年),丘力居单于死亡,其嫡子楼班年纪较小,蹋顿作为丘力居的从子,因有勇武智略被选为代理单于。他统领右北平、渔阳、上谷三郡的乌丸部落,各部众都听从他的号令,深受部族的拥戴信服。
2. 与袁绍的关系:
建安初年(公元196年),袁绍与公孙瓒相持不下。蹋顿派使者来见袁绍,请求和亲,并派军队帮助袁绍攻打公孙瓒,最终帮助袁绍击败了公孙瓒。袁绍假托朝廷名义,赐给蹋顿、难楼、苏仆延、乌延等人单于称号及印绶,并与乌桓联姻,袁绍将宗人的女儿嫁给乌桓首领为妻,巩固了联盟。
3. 参与中原战事:
袁绍在官渡之战败于曹操后不久去世,蹋顿仍然支持袁氏。袁谭和袁尚为争夺继承权互相斗争,曹操从中取利,袁谭被杀后,袁尚投奔幽州的二哥袁熙。袁氏兄弟在幽州又遭到变兵攻打,北逃乌桓求援,蹋顿收留了他们。此后,蹋顿以为袁尚收回故地为由,数次袭击边境,劫走幽州百姓十万户。
4. 战败身死: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为统一北方、除掉后患,亲自出征乌桓。曹操采用田畴的计策,从卢龙塞口越过白檀险阻,出其不意地抵达柳城。八月,曹操在白狼山与蹋顿等人率领的数万骑兵相遇。曹军的车马和重兵都在后边,身披铠甲的将士很少,曹操左右的人都感到畏惧,但曹操部将张辽极力劝说曹操立刻交战。曹操见乌桓军阵形不整,将自己的指挥旗授予张辽暂用,并任命张辽为先锋。张辽乘乌桓军阵形变动之机发动猛攻,乌桓军阵势大乱,蹋顿本人被张辽临阵斩杀(也有说法是被曹纯部虎豹骑俘获后斩首)。
西晋陈寿评价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恃其阻远,敢受亡命,以雄百蛮”。他的死标志着乌桓势力受到了重大打击,曹操收降胡、汉人口二十余万,大获全胜,乌桓的部分力量也被曹操收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