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俩见的少,书信也没通过一封,悦然觉得要不是夏建军每隔几年会休一次探亲假,估计都弄不清自己有几个孩子。
以前在老宅,夏建军的信是寄给他父母的,提到媳妇跟闺女也是一笔带过。至于回信,也是他念初中的妹子代笔,信里多是家里怎么怎么样,爹娘怎么怎么,也基本不提牛桂花娘仨。
现在刚分出来了,夫妻俩倒是可以单独通信了。
但牛桂花这些年心里也不是没有怨言的,加上她又不识字。
大闺女夏谷雨今年分家后,才入的学,还认不了几个字,想给夏建军写信就得求人。
牛桂花之所以不要男人的津贴也要坚决要分出来,不是因为婆家嫌她没生个儿子,也不是家里的活都推给她这个二儿媳,而是她婆婆不肯让两个闺女上学。
牛桂花虽不大字不识一个,却晓得一个道理:农村的孩子想要有出息,就必须要读书上进,不然就跟父母一样,一辈子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
大闺女已经给耽误了,小闺女眼看着也到了入学的年龄,肯定不能再给孩子耽误了。
夏建军可是每月给家里寄十块钱,这么多年,供他两闺女读大学都够了。凭什么小姑子能上学,她闺女就上不了了?
不再沉默的牛桂花,当即就请假带两闺女去村小学报了名。
学费是跟队长借的。
她婆婆李红梅知道后,对着牛桂花就是一顿连打带骂,让去学校把钱要回来,不然就把她们娘家赶出去自生自灭。
牛桂花横下一条心,走出这一步就没打算回头,果断就同意带着俩闺女离开夏家。
一向逆来顺受的二儿媳反了天,敢跟天这个婆婆叫板,李红梅面子上挂不住,就把人轰了出去。
心里想着,除非儿媳当着全村人的给她这个婆婆磕头认错,不然就别想进这个家门。
谁知她失算了。
一身是伤的牛桂花二话不说,拉着两个闺女离开后就找到了队长,借了一间房住。
自此,再没等过夏家老宅的门。
所以说,悦然一家住的这间牛棚还不属于自家,是跟队上借的,只是个临时住所。
李红梅没想到二儿媳这么硬气,在家气的连续骂了好几天,还让大儿媳与三儿媳把人叫回去。
她倒不是后悔了,只是二儿媳妇走了之后,一家人都有些不习惯,家里的饭没人做,衣裳没人洗,就是洗了也洗不干净,后院的鸡和住也没人喂了……
忽然,李红梅就发现这个儿媳还是有点用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