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渣更,后面补

然而,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一场突如其来的病虫害席卷了农田,嫩绿的幼苗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害虫,村民们心急如焚,却又束手无策。何铁柱和娄晓娥立刻投入到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他们在空间农场里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找到了一种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制作的驱虫剂。他们带领村民们连夜制作驱虫剂,并迅速喷洒到农田里。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终于成功控制住了病虫害,农作物得以继续茁壮成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收获的季节悄然来临。当村民们看到那一片片饱满的高粱穗、一筐筐硕大的红薯时,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纷纷围在何铁柱和娄晓娥身边,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着内心的感激。

小主,

这一刻,何铁柱和娄晓娥深深感受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收获的季节里,小山村沉浸在前所未有的喜悦之中。村民们自发组织了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他们宰了自家养的羊,拿出平日里舍不得喝的酒,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对何铁柱和娄晓娥的感激。篝火熊熊燃烧,照亮了村民们满是笑容的脸庞,孩子们在一旁嬉笑玩耍,手中紧紧握着分到的红薯干,那是他们从未尝过的美味。

何铁柱和娄晓娥被村民们簇拥在中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颤颤巍巍地走上前,双手捧着一个绣着当地传统图案的布包,里面是村民们凑钱买的一些生活用品,虽然并不贵重,但每一样都饱含着他们的心意。老人满含热泪,声音颤抖地说:“恩人呐,要不是你们,俺们这日子都不知道咋过下去,这些东西,你们一定要收下。”何铁柱和娄晓娥眼眶泛红,他们推辞不过,只能收下这份珍贵的礼物。

在庆祝活动的欢声笑语中,何铁柱和娄晓娥也没有忘记思考未来。他们深知,这次的丰收只是一个开始,要想让小山村彻底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当晚,他们与村里的干部们围坐在一起,商讨下一步的计划。

何铁柱提出,要建立一个小型的农产品加工厂,将剩余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制作成红薯粉条、高粱酒等商品,这样既能延长农产品的保存时间,又能提高其附加值,增加村民的收入。娄晓娥则建议,利用山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发展乡村旅游业,吸引城市里的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品尝农家美食。

村干部们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但同时也面露难色。他们担心资金不足,技术缺乏,这些美好的设想难以实现。何铁柱和娄晓娥表示,会尽力帮忙联系相关的企业和机构,争取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

回到四合院后,何铁柱和娄晓娥立刻开始行动。他们四处奔走,联系了之前在研讨会上结识的农业企业和旅游开发公司,向他们详细介绍了小山村的情况和发展规划。经过多次沟通和协商,终于有几家企业愿意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何铁柱和娄晓娥频繁往返于四合院和小山村之间。在农产品加工厂的建设过程中,何铁柱亲自监督施工进度,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他还邀请了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村民们进行生产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加工技术。

娄晓娥则负责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宣传工作。她精心设计了旅游线路,挖掘了村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编写了生动有趣的导游词。同时,她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在城市里的各大旅行社和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关注。

随着农产品加工厂的建成和乡村旅游的逐渐兴起,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年轻人不再外出打工,而是选择留在家里,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来。曾经破旧的房屋被改造成了干净整洁的民宿,村里还修建了宽敞的道路和停车场,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每年的旅游旺季,小山村都热闹非凡。游客们在这里品尝着新鲜的农家菜,体验着采摘的乐趣,感受着乡村的宁静与美好。村民们的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而何铁柱和娄晓娥,依然忙碌在帮助更多人的道路上。他们的故事,成为了人们口中传颂的佳话,激励着无数人在面对困难时,勇敢地伸出援手,用爱和智慧创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