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伦很快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他手下的情报部门和情报官员众多,如何不知道因为西夏、大越李朝以及大理国的国内事务而影响到了相当一部分朝廷文武官员的心思。
于是王伦下了一道圣旨,林冲、韩世忠封太子太保,岳飞、史文恭为太子少保,负责教导太子兵事,又封次子王阅为郑王,三子王阐为卫王,彻底让朝野安心。
同时王伦又派使者,分别前往西夏与大越李朝,建议西夏国主李乾顺立次子为王世子,封李阳焕为交趾郡王。
毕竟西夏与大越李朝都已经向新汉称臣,作为宗主国,王伦也第一次使用了宗主国皇帝该有的权力。
至于大理国,段正严又不曾派使者求封,那就让他们继续内斗吧。
李阳焕的地位就此稳固,但王伦说是“建议”,其实就是命令,李乾顺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封二儿子李仁孝为王世子。
王伦的一道圣旨,却彻底让西夏国内的贵族和官员们分裂成为了两派,原因也很简单,在愈发咄咄逼人的新汉面前,西夏贵族们更希望有个党项血脉的储君出现。
因为李乾顺本人就有一个汉人母亲,而且这位国君崇尚儒学,李仁孝更是被一群学儒的汉人臣子教育大的,若是接连两任皇帝都重视儒学,那么西夏的独立性还会存在么?
为了强调党项的民族性,强调西夏与中原的不同,西夏很早就发明了所谓的“西夏文字”,却是用汉字为基础创造出来的。
只是西夏官方虽然一直在推行这种文字,却始终无法取代汉字在西夏国内的广泛使用和流通,因为他们的文化只是汉文明的一个小小触手形成的一个小小分支,是无法以树枝取代树干的。
这导致了西夏国内一个很尴尬的现状,汉语成为西夏国内的通用语言,甚至西夏贵族学得还是“河洛雅音”,相当的复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