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纪也站起身来,再次拍了拍榆翔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榆贤侄,你心怀天下,是国家之幸。若有需要,尽管开口,我虽一介商人,也愿为朝廷尽一份绵薄之力。”
榆翔与张国纪一番深入探讨后,深知此事关乎国家命脉,不敢有丝毫耽搁。他回到房间,坐在书桌前,烛光映照着他坚毅的脸庞。他奋笔疾书,将开征商税的可行性以及详细的施行计划整理成册,每一个字都写得格外用力,仿佛承载着国家的希望。整理完毕后,他立刻安排人加急送往北京呈给崇祯皇帝。
小主,
几日后,这份奏疏便摆在了崇祯皇帝的御案之上。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神色凝重,他逐字逐句反复研读,时而轻轻摇头,时而微微叹气。看完后,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紧急召集孙承宗等几位肱股大臣于乾清宫商议。
大臣们接到旨意,匆匆赶来,神色凝重地依次入座。宫殿内气氛压抑,仿佛能听到彼此沉重的呼吸声。崇祯皇帝率先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焦虑与期待,他站起身,缓缓踱步:“诸位爱卿,榆翔呈上的这份关于开征商税的奏疏,朕反复思量,觉得或许是解我朝财政困境的一剂良方,今日召大家前来,便是一同商议此事,可有何见解,尽管直言。” 他目光在大臣们脸上一一扫过,眼中满是期待。
孙承宗轻抚胡须,沉思片刻后,缓缓站起身,躬身行礼说道:“陛下,依老臣之见,榆翔所言确有道理。如今朝廷财政捉襟见肘,而商人富户却坐拥巨财,生活奢华无度。开征商税,既能充实国库,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又可平衡贫富差距,稳定民心。南宋时期,海上贸易昌盛,税收颇丰,国家富足,百姓安居乐业。若我朝重启贸易,合理征税,不失为一条强国之路。” 他神色诚恳,眼中满是对国家的忧虑。
此言一出,其他大臣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不过也有大臣面露担忧之色。一位大臣起身,微微颤抖着双手,神色紧张地说道:“陛下,开征商税虽好,可实施起来怕是困难重重。那些富商巨贾在朝中也有不少人脉,根深蒂固,恐怕会极力阻挠。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动荡,危及社稷啊。” 他说着,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声音也微微颤抖。
崇祯皇帝微微皱眉,停下脚步,目光在众大臣脸上一一扫过,神色坚定:“朕自然明白其中艰难。当年我亲下江南,用雷霆手段,那些奸商才老实就范,估计这几年过的太滋润了,这些家伙又飘起来了。如今内忧外患,国库空虚,若不采取措施,何以御敌,何以安民?困难虽多,但只要方法得当,决心坚定,定能克服。朕不能眼睁睁看着国家陷入困境而无所作为。” 他握紧拳头,眼中透着决绝。
又有大臣补充道:“陛下,若真要推行此事,还需选派得力之人。榆翔忠心耿耿,又对此事有深入思考,微臣认为可委以重任。他定不会辜负陛下的信任。”
崇祯皇帝听后,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朕意已决,此事便交由榆翔操办。为了让他顺利推行,朕特赐尚方宝剑,赋予他先斩后奏之权。若有敢于违抗圣意、从中作梗之人,无论官商,一律严惩不贷!” 他声音洪亮,响彻宫殿。
众大臣纷纷跪地领旨,声音整齐而洪亮:“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