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世上,又有几人内有慧根?
所以,这世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在现实的压迫下,在不断反抗的过程中,才慢慢接受了现实,然后观念才会逐渐发生变化,变化的过程也相当漫长。
蔡成去骑马了。
他说他坐车,腿麻屁股疼,浑身不舒坦。
贾诩与法正,则在车中,反复探讨着成公子的观点,越探讨,心中越明亮。
不过,两人也是唏嘘不已。
为什么呢?
因为两人发现,在不知不觉之间,他们已经与成公子绑在一起了。
仅凭他们两个与成公子一起探讨“血脉传承”的弊端,讨论“五权纷争”的危害,剖析“深宫枷锁”的作用……
条条都是大逆不道。
一旦流传出去,肯定都是至少夷三族之罪。
而成公子言语之间,竟然为后宫卸责,甚至还隐隐有为祸乱朝纲的十常侍开脱之意。
这些观念,肯定不容于官僚集团和万千读书人。
最可怕的是,他还质疑,不,不能说质疑,而是直接揭露“血脉传承”的危害,直接否决了“君权神授”。
这……
这个罪过起码要夷九族吧?
他们两个掺和这些,还很起劲的与成公子一起讨论,恐怕也逃不过“夷九族”。
不过,贾诩、法正两人,也从成公子的评议中,嗅出一丝不同的味道。
成公子明显不是愤世嫉俗般的发泄,也不是单纯的分析、评价。
难道成公子要再创建一种新的传承体制吗?
贾诩和法正都有这个疑问,只不过,他们没敢问。
这可是忌讳,天大的忌讳。
如果成公子想建立新制度,那也得等他成为九五之尊之后的事了。
如果成公子不想当皇帝,又无法解释他用三年多,训练出三十多万大汉第一强兵。
你说你要不想当皇帝,你养那么多兵干什么?养兵不要钱粮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