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那些被污染的数据像是找到了突破口,利用老旧SAGE系统的冗余校验这一自我纠错功能,巧妙地将自身标记为「合法修正」,如同病毒一般开始次级扩散。
亨利站在一旁,眼睛紧紧盯着屏幕,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知道,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数据战争已经悄然打响。
时间悄然流逝,当参议院的工作人员调阅相关文件时,屏幕上的系统像是被唤醒的猛兽,自动高亮显示出达拉斯事件与军火测试之间的关联性。
然而,这背后盖蒂家族的操作痕迹却被完美地掩盖,一切都被归因为「历史数据自然收敛」。
这精准的三级引爆,让亨利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与此同时,存储管显示器上,两条代表着不同数据的绿线相互交织,如同DNA双螺旋般神秘而复杂,最终交汇点精确地落在达拉斯档案局某箱蒙尘微缩胶卷的索引编号上。
老威廉见状,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他拿起光电笔,圈住交汇点的地理坐标,声音沉稳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明天上午九点,《达拉斯晨报》的扫描仪会自动读取这个编号,而他们刚从芝加哥论坛报集团采购的OCR系统……”
说着,他按下控制台隐藏按钮,密室角落的IBM 029打卡机突然开始工作,发出有节奏的穿孔声,“恰好搭载了我们控股公司为美联社开发的字符识别算法。”
亨利听到这里,心中豁然开朗,他意识到这是历史数据重定向策略的实施。
通过IBM 029打卡机在文件边缘打孔,形成与诺斯罗普公司1972年质量检验报告相同的穿孔模式,从而将《沃伦报告》残页的微缩胶卷编号与雷神公司导弹测试文件绑定。
当文件扫描仪读取时,便会触发OCR系统的联想补全功能,自动生成「南非铂金贸易」与「达拉斯事件」的交叉引用脚注。
这一系列操作,利用现代分析工具的特性,成功触发预设的认知偏差陷阱,再次完成了污染链的三级引爆。
亨利还沉浸在震惊之中,突然发现自己设计的哈希函数在屏幕上扭曲变形,原本用于匹配武器序列号的代码,此刻竟将德州仪器仓库的经纬度转换成瑞士银行保险库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