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的小院坐落在港湾村里的中心地段,这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何家的门口有一棵高大的树木,树下成为了村民们常常聚集聊天的地方。这棵大树见证了港湾村的变迁和发展,也见证了何家后代的成长。
在何家小院的西边,有一个小小的广场,那里是旧时的一座小庙改建的三间平房建筑,它是当时村委会的办公室。这个办公室看起来有些陈旧,但仍然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每天,村民们都会来到这里办理各种事务,比如领取证件、缴纳费用等等。在这里,他们可以感受到政府对农村建设的关注和支持。
紧挨着村委会办公室的是一座古老而庄严的石屋——村里的磨坊。这个磨坊曾经也是庙院的一部分,后来被改建成了村里的公用磨坊。磨坊里摆放着古老的石磨和石碾,它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每当有人需要磨面或碾米时,他们会带着自己的粮食来到磨坊前排队等待。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传统的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何家的小院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每天清晨,当阳光洒在何家小院的时候,整个村庄都开始热闹起来。大人们忙碌地准备早餐,孩子们则欢快地玩耍着。何家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温馨和幸福。
何家的小院不仅是何家的家,更是全村人的家。在这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在这里,大家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何家的小院见证了何家的变迁和发展,也见证了整个村庄的繁荣和富强。
虽然磨坊周围也居住有不少的人家,但其他人家似乎都不如玉秀家的人好相处。村里的村民们在需要借用物品时,总是第一个想到玉秀家。这是因为玉秀家的人缘好,她性格开朗、热情好客,与邻里之间相处非常融洽。而且,她家里的各种用品也较齐全,尤其是那些竹子编制的家具,如笸箩、簸箕等,既实用又美观。虽然这些竹子编制的家具因为经常使用而磨损率极高,但玉秀从不介意。只要有人向她借东西,她总是毫不犹豫地借给对方使用。这种慷慨大方的态度让邻居们倍感温暖,因此大家都喜欢去她家借用物品。久而久之,玉秀家成了村里最受欢迎的地方之一了。
在农业走上合作化的道路后,开始实行集体经济所有制,并采取按劳分配的方式。然而,玉秀一家由于孩子众多且年龄尚小,缺乏足够的劳动力,因此生活相对困难,还常常需要依赖几位叔叔的帮助。考虑到这一情况,玉秀与丈夫经过商议,决定主动向叔叔们提出分家另过的请求。尽管他们多次表示愿意承担家庭责任,但最终还是在玉秀夫妇的坚持下,这个共同生活了十多年的大家庭终于分开了。
分家后,尽管当时玉秀家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只要家中有任何物用品,她总是毫不犹豫地分享给大家使用。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赢得了家人的尊重,也让整个村里的人都对她赞不绝口。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秀的孩子们在逐渐长大,家庭状况也逐步得到了改善。玉秀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继续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身边的人。
因此,玉秀家的小院里经常有妇女”聚会“,大家一边嘴上拉着家常一边手里做的活计。大家一起开开心心说笑着,一起手里不停的忙活着,气氛热闹而祥和。
有时候,玉秀会把自己通过读书看报中学到的有哲理的小故事讲给她们听,有一次,她把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一个外国小姑娘的故事讲个了几个妇女们听——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一位成功商人不慎把装有10万现金和一份机密文件丢在了医院。商人万分焦急,连夜赶到那家医院。一眼看到,冷清的走廊里蹲着一个冻得瑟瑟发抖的小女孩,怀里紧紧抱着的正是自己丢失的那个皮包。经他询问,得知小女孩家境贫穷,母亲得了重病,急需用钱。面对如此困境,面对如此巨款,她本可以用这笔钱给母亲治病。但是,母女二人认为:人这一生,最不该做的就是贪图不义之财,见利忘义。于是,她们毅然决然将皮包物归原主。商人被这母女俩的真诚所打动。在那个小女孩的母亲去世后,商人收养了这个小女孩。
”这位富翁在临终前写道:‘我曾经以为自己很富有,可当我站在贫病交加却拾巨款而不昧的母女面前时,我发现她们才是最富有的。因为她们恪守着至高无上的人生准则,这正是作为商人的我最缺少的。是她们使我领悟到人生最大的资本是道德。我收养这个小女孩既不为知恩图报,也不是出于同情。而是给自己请了一个做人的楷模。有她在我的身边。生意场上我会时刻铭记,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什么钱该赚,什么钱不该赚?这就是我事业越来越发达的根本原因“。
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却如同深夜里一盏明灯,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灵角落,深深打动了所有听到故事的人。那些情节和情感,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吹拂着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就连那小院西屋中曾喜欢贪占小便宜的二婶,也被这个故事所吸引,沉浸其中,感受着故事带来的力量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