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大科普——关于明朝最高学府国子监

而监生分类是四大类:

举监——举人入监读书。就是举人进京参加会试不中,从而进入国子监读书的读书人。

贡监——生员入监读书。生员就是地方选拔上来的读书人。贡监是国子监学生中的主力。

荫监——官员子弟入监读书。官员到一定品级(京官三品),朝廷给予此官员子孙若干进国子监读书的名额。另外,如果品级不够,但此官员有死于忠谏者或守土死节者也可以荫监。

例监——捐资入监读书,给够钱就能进。

这里面贡监也分为四类:

一为岁贡,明朝每年有指标将各地优秀学生派到国子监读书;

二是选贡,这是因为地方每年送上来的学生,极大多数是按资排辈上的,这些人年龄大,且没什么学问。因此朝廷想选一批年富力强的生员,这就是选贡。

三为恩贡,也就是朝廷有大的喜事(皇帝太子结婚等),会发布一批名额给地方官府。

四为纳贡,凡生员以粟纳捐入监者为纳贡。

除此之外,还有两类比较小众的入监生员。

夷生——凡土官子弟或外国男女学生来监读书者称为夷生。

俊秀生——凡民间有俊秀通文者,也可以进国子监读书,不过此种方式需要人推荐,而且推荐人必须地位高,或者名声极大。

总结——就是监生这玩意,除了读书好能进,纳米纳粮纳钱,都能换。

【国子监学生的福利】

明朝的律法规定,所有的学生,免交学费,提供食宿,有工资,还可以免其家属丁役。

免学费给工资这个,寒门子弟,贫家子弟,是非常需要的,有钱人家并不在乎。

但有钱人在乎最后一项——免其家属丁役。

丁役在明朝,只要不是官身,都逃不过。

丁役存在高风险,比如带武器粮食去守边,比如去修路,排洪等等,派到了不去都不行,逃役或者让人顶替一旦被查出来,就会全家遭殃;要是去呢,分分钟可能重伤残疾乃至丧命。

所以,国子监的这个福利,成了一个bug。

但凡给得起,都会给家中子弟捐一个监生,送入国子监读书。

此处,国子监还有一个更大的bug。

有钱可以捐钱进国子监当监生,但从国子监毕业,可并不是有钱就行。

修够学分最少需要四年,想毕业必须通过全部考试合格,考试合格了以后,还有一段实习期。

据史载,天顺以前,监生必作养十年然后拨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天顺朝之前,监生基本要在国子监读十年的书,才有可能毕业去实习。

也就是说,天顺朝之前,只要进了国子监当监生,哪怕狗屁都读不出来,也名声好听,还可以为家里挡掉至少十年的丁役,如果历事时表现优越更能得一二官职,那整个家族就顶如跨越了阶层,不再需要承担丁役了。

于是,国子监里有大量花钱进来读书的学生。

他们侵占了国子监学生的名额,让真正想读书并需要国家补贴的穷人进不了国子监。

十年都无法毕业的比比皆是。

洪武中期科举恢复,宣德朝开始南北分榜,朝廷逐步偏向从科举进士中取官,到后来内阁权重,更有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

国子监由鼎盛期开始走下坡路。

当然,国子监的没落,也不仅仅因为上面的原因,下面也是压倒骆驼的稻草。

国家选才制度的变化——

国家财政危机的影响——

例监、纳贡生员的加入——

国子监荐才体制的破坏——

地方儒学和书院的兴起——

注:历事是朱元璋独创的监生实习制度。(此制度瓜非常认可,但有待后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