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大科普——关于明朝最高学府国子监

(注:明朝前期规定武射必修,中后期武射成摆设。)

日常功课:

一是练字,每天要临摹一幅字,写字最差的要挨竹板子。

二是背书,三天一背,最少300字,背不出打屁股。

三是写作文,每月要完成6篇文章,如果按月不能交6篇,照样狠罚。

【国子监的教学制度】

明朝国子监分为三级六堂进行教学。

初级班为三堂,分别名为正义、崇志、广业三堂;

中级班为二堂,修道、诚心二堂;

高级班只有率性一堂。

国子监根据学生的学识深浅将其编在不同的三级六堂,低级堂的学生要升高级堂,就要以积分制升级,即通过考试累计学分的方式决定学生能否升级或毕业。

积分如下:

国子监规定每年考试十二次,每个季度考试三次,也就是每一个月考试一次。

考得好的学生得一分。

中等学生得半分。

不及格学生无分。

只有得够八分,且无违反重大校规的学生,可以进入下一年级。

到了最高级的率性堂,同样也需要得够八分,才可以毕业。

也就是说,哪怕次次考中等,也得留级。

毕业生可以得到国子监的推荐去朝廷部门进行实习,称为历事。

去实习的人在没有获得正式的职位之前,被各部门称为“科员”,无品级,但有俸禄,大概为月一石米。

~~~~

【国子监为什么没落】

明朝之前的元朝并没有完整的官员培养与晋升体系。

朱元璋建吴以后,没人可用,只能三管齐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是让江南的一些本地士族通过举荐进朝当官;

二是建国子监培育嫡系官员后备力量。

三是通过科举选拔人才入朝为官。

这三步虽然说面上看来的同步实施的,但实际上科举进仕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没有太大建树。

因为1370年,也就是洪武三年明朝第一次科举考试结束后,朱元璋下令暂停科举考试。此后一直到1385年,洪武十八年,科举考试才恢复举行。

整个暂停的时间长达十五年。

这段静默期里面,皇权跟百官的博弈非常激烈。

前面有提过一嘴实例,就是朱元璋釜底抽薪,把国子监的学生下放到地方直接对接百姓,这一招架空了地方乡绅,实质上打破了皇权不下乡的传统。

很多国子监的监生在经过实习期后出任京师跟地方大员的多不胜举。

所以,在洪武朝以及永乐朝,国子监的地位坚如磐石。

只是,这路,后来越走越歪。

外因有很多,瓜这里主要说一下内因。

具体要从国子监学生的来源跟国子监学生的福利两方面说起。

【国子监学生的分类】

在明代,凡入国子监的学生都称作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