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上这三步。朱家为什么这么走?难道老朱家的人不知道宦官的危害?想一想都知道不可能!】

朱元璋建朝时候就严禁宦官识字了。

为什么在朱元璋明令禁止的情况下,到了宣德朝还是走到了开设内书堂的地步,实际上是跟着当时的情况一步一步的调整而来的。

后人骂朱瞻基,说他开启了祸端。

但,朱瞻基是被逼到了这个份上。

【这里就牵涉到明朝另一个大名鼎鼎的部门——内阁。】

~~~~~~~~~~~~~~~~~~~~~~~~~~~~~~~~~

朱元璋在洪武朝为了有人辅助处理政务,置殿阁,这就是后来内阁的前身。

永乐时期,朱棣正式启用内阁。

无论殿阁还是内阁,在朱元璋跟朱棣时期可不是君臣共治,而是乾纲独断。

朱元璋杀了很多武将,朱棣则是杀了很多文官。

朱元璋跟朱棣两个人其实已经把朝臣都得罪光了。

朱棣最后一次北征前,大牢关了不少文官。

内阁作为朱棣近臣,权力非常小,风险却极其的大。

钱少事多还高风险,任谁都不愿意打这样的工。

到了最后,朱棣死在路上。

当时随驾大臣是张辅、杨荣、金幼孜。

具体怎么死的,至今还是有很多说法。这里就暂时不表了。

反正朱棣一死,内阁的人就觉得,他们的春天终于来了。

朱高炽当太子的时候,本身他就是个不爱且不善于舞刀动枪的,天生的文人阵营。

朱高炽在性格方面,也不像朱棣那么不听劝,也不会动不动就喊打喊杀,永乐一朝,他一直是朝臣跟朱棣之间的润滑剂。

小主,

朱高炽身体不好,精力远远没有朱棣朱元璋充沛,上位以后朝政必须大部分依赖朝臣。

这就是典型的梦中情帝!

所以,内阁不管三七二十一,隐瞒朱棣死讯,齐心协力的把朱高炽扶了上去。

朱高炽不负众望。

上台以后立刻就把朱棣关在牢里的人放了出来。

他在位短短的十个月里面,干了不少事情,也确实非常依赖内阁。

内阁的人更觉得,他们大展拳脚的时候到了。

这心里一嘚瑟,发展到后来,这朝臣言官就有点蹬鼻子上脸。

朱高炽登基以后,要换掉宫中的宫女,想修整一下皇城,他身体不舒服有几天没上朝,就这几件事,被一个叫李时勉的官员写了一封长信大骂了一顿,什么劳民伤财,放纵私欲,懒怠朝政等等,写信不单止,还当朝怒怼。

生生就把朱高炽给怼得怒火攻心,倒下了。

朱高炽这一倒下,就再也没起来。

朱高炽怎么倒下的,朱瞻基心里自然很清楚。

但他也清楚,李时勉并不是孤军作战,李时勉身后站着全是人,他暂时胳膊拗不过大腿。

于是朱瞻基继位登基以后,强忍着恶心,把李时勉从牢里放了出来,还加以嘉许。

朱瞻基一示弱,自然就被更进了一步。

蛐蛐皇帝这个外号,就是这个时候被起的。

言官对朱瞻基有点个人爱好这事上纲上线的,各种劝谏。

内阁也站在言官那边暗示朱瞻基不要怠政。

当时大明财政民政军政全都千疮百孔,国防边疆海岸线没有消停的。

很多前期的积弊全在朱瞻基接手的时候爆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