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万人大丰收

用李静舒偷偷对着她闺女的话说:“跟她小时候,生产队布置安排生产任务,安排大家砍玉米似的。”

沈呦呦当时就很好奇,出声询问:“那时候干活有人偷懒吗?”

结果她娘特别感慨的跟她说:

“那时候虽然生产队是集体经济,也就是所谓的大锅饭,和咱们家里的这种生活类似。

只不过咱们是一个族群,那时候是一个村子。

在这种制度下,农民被组织成生产队,共同耕作土地,并按照工分分配劳动成果。

每个社员的劳动量会被记录下来,形成工分,年底根据工分的多少进行分红。”

至于偷懒的问题,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念与后来有很大的不同。

怎么说呢?

一方面,由于实行的是集体劳动,个人的劳动成果并不明显,所以肯定存在一定的偷懒空间。

另一方面,生产队内部会有一定的监督机制,比如队长、会计和记工员这些人,

他们会记录每个人的出勤和工作表现,并对其进行评价和管理。

而且那时候,农村的社会关系相对紧密,邻里之间不但会相互帮助,也会相互监督,即使有人想要偷懒,也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但,话又说回来,那时候人们思想觉悟高啊,大家干活想的不是偷懒,而是怎么积极表现,让领导看到自己的能力。”

照她娘这么一说,沈呦呦也能理解了,这就跟他们九族似的,其实现在生活条件已经好了很多。

大家具体也没什么分工,但一个个的干活都可卖力了,就没有一个偷懒的,当然,除了她自己。

总想把事情简单化,也要给自己留出空闲的时间。

收回思绪,还是干点正经事儿吧,

虽然不用她抛苞米,但是跟在后面将放到的苞米,包干净,堆一堆还是能干一干的。

今日开始作坊内白天全部停工了,学堂都休学了,

不管大人孩子都在田地里忙碌。

一时间,地头儿的苞米丛里,人头攒动,

庄稼杆子“哗哗”倒地!

时间一长,有人头上冒出了汗,用汗巾子随便擦一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