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一拍即合,新的涡扇发动机项目就定在航发研究所,江辰作为顾问参与其中。
而贵飞的烛龙项目成员们在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人也麻了,总设计师出差出着人不见了。
好在胡工对此已经有了经验,立马肩负起代总设计师的工作开始协调,倒是没怎么影响到项目进度。
航发研究所内,一间会议室中聚集了众多发动机技术人员,他们和江辰一起进行中项目碰头会议
烛龙无人机的各项数据只有江辰这位总设计心里知道。
随着他将一系列关键的需求数据逐一展示在大屏幕上,与会人员的神情逐渐变得严肃而专注,显然意识到了项目面临的挑战非同一般。
以往,研究所研发的涡扇发动机主要服务于战斗机。
因此这些发动机在设计上强调高推力、高可靠性以及快速的响应能力,以满足空战中的严苛要求。
为了实现高推力,发动机的涵道比被设计得相对较大。
这一决策又进一步影响了进气道的设计、尾喷管的构造等多个关键环节,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链。
然而,烛龙无人机所需发动机数据则完全不同。
与战斗机发动机相比,烛龙所需的推力要求并不那么极端,但这并不意味着任务变得轻松。
相反它在体积、重量以及油耗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这对发动机的设计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烛龙无人机被定位为高空战略威慑平台,因为其自身重量远低于传统的战斗机。
这一特点使得在相同推力条件下,烛龙的飞行速度能够显着提升。
江辰对于烛龙的飞行性能有着明确的期望:常态巡航速度需达到6马赫以上,而极限速度则需突破10马赫的大关。
这样的速度指标,一旦烛龙正式亮相,其展现出的战略威慑力无疑将让所有潜在的对手感到震撼与畏惧。
为了使烛龙无人机的威慑能力达到最大化,实现更长的巡航时间成为了关键,而这无疑对发动机的油耗设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众多技术人员过往的经验中,鲜有涉及如此严苛油耗控制的案例,这无疑增加了项目的难度与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