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令张了张嘴……
进行的是消耗战吗?
在那期间,楼氏出动过万或数千的兵力,维持着军事所需的消耗,动用的兵力或资源对楼氏占比都很少,楼氏受到的影响并不大。
真要定义为消耗战?无论从哪一点来看都是楼氏在消耗义渠。
“你要理解为消耗战,并没有错。”楼令决定来跟楼小白谈一些战略层面:“我们属于是农耕民族,面对其他族裔的最大优势就是,一旦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不可能一次或在短时间内败亡。”
楼小白学过相关的知识:“类似林胡、义渠、楼烦之类的族裔,他们所面临的生存危机极大。例如,天气骤变,某年出现白灾,牧畜一死一大片,他们的人口就会骤降?”
面对都会抢话的儿子,楼令是真的感受到孩子已经长大了。
总得来说,只要是不出现人祸,农耕民族的抗灾能力确实是要比其他生活方式的族裔强。
楼小白根据自己的理解讲了不少话。
不得不说的事情是,楼令听下来没有找到什么太大的毛病。
“你的理论知识很足够。”楼令不是在赞赏,换而言之是要看有没有执行的能力:“既然你信心十足,为父可就要给你加担子了。”
想证明自己?
有楼氏的实力打底,无法解决义渠,起码顶得住反扑。
打消耗战的话,无疑是楼氏占尽了便宜。
“你在对付义渠的同时,将秦地的建设搞起来。”楼令说道。
楼小白笑嘻嘻地答应下来。
秦地已经有全盘的规划,只要楼小白监督将那些计划良好实施即可,真不是从零做起的方式,尤其还有来自整个家族的支援。
而楼令是真的有意让楼小白多挑一些担子,将所学进行实践,成为一个多面性的实际操控手。
培养继承人最忌讳什么?就是特定几个领域的专精。
既然是继承人,不出意外就会接管大权,什么都懂一些显得很重要,起码不容易被人忽悠了。
楼令最想培养的是楼小白在识人和用人方面的能力,只是清楚免不了放权。
想培养管理才能,结果又死抓着用人的权柄?这不是闹嘛。
所以了,楼令打算让楼小白负责秦地那边的所有事项。
后面,楼小白很高兴的跑去告诉娇姬这个消息。
“你要用心,万般不能马虎了。”娇姬打从事实上就是比较偏心楼小白这个嫡长子。
那是时代所决定了的倾向,跟娇姬到底多么疼爱楼小白无关。
在他们所生长的年代,没有绝对的母凭子贵或是子凭母贵,完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环境。
作为楼氏的主母,其实娇姬有着跟楼令相差不多大的权柄。
当代任何一个家族都是那种情况,简单来说就是嫁人的时候,完成了“入股”这一个步骤。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新娘带着嫁妆到夫家,可以是各种资源或陪嫁的人员,也能是食邑或封地,真不是两手空空来到夫家。
有那些嫁妆,同时又为丈夫生儿育女,可以看作是后期又一次“入股”了。
而作为未来家主的母亲,哪怕是在不刻意强调孝道的年代,丈夫活着优势不大,剩下老母亲会显示出来的威力绝对不小。
另外一个,肯定是看娘家什么实力,互相之间差不多或更强,丈夫都要看妻子的脸色。
女性在权力舞台第一次遭受重创,源自始皇帝不设立皇后。
要不然看看之前包括秦国在内的列国什么情况,秦国有前后几位太后掌权数十年之久,列国的情况也差不多,只是没有秦国的华阳太后、宣太后、帝太后那般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帝太后可能多数人会比较陌生,她便是始皇帝的生母赵姬。
而秦国那三位权柄一度很大的太后,只有华阳显得正常,另外两位所干的事情让人听了很容易被震碎三观。
在华夏的历史上,历来不缺有权且权柄的女人,哪怕是有了武曌当例子,后面的两宋一样出现很多强势的太后,反倒是有明一代的女性被彻底压制。
满清?之前朝代的掌权女性,她们至少有正面价值,满清的妖婆嘛……,不止是慈禧,清初的大玉儿,反正干得都不是人事。
娇姬当然可以干涉楼氏的一应事务,只是她跟很多主母那样,不会轻易去做出干涉。
“有困难,记得跟母亲说。”娇姬对楼小白的偏爱直接表现出来。
楼小白可不会为了证明自己犯傻,笑呵呵地说道:“母亲最好了。”
转眼间来到春暖花开的季节。
楼令当然不可能在天气转暖就立刻启程赶往“新田”了。
作为一家之主不会亲自下田忙农活,亲自到各处封地巡视以示一种关注,不比窝在一个地方埋头苦干管用?
楼令时隔两年之后再次巡视太原盆地,一处处的村庄拔地而起,曾经的森林和荒地变成了农田。
“村庄增加到八十七座吗?”楼令手里掌握的数据便是这样。
娇姬先是“呵呵”笑了两声,再说道:“短短十七年的时间,这边容纳了将近十五万人。”
那两声“呵呵”是什么意思啊?
反正娇姬没有听说或见过哪一个家族这样经营一片地方,事实也是太原盆地占了楼氏绝大多数的劳动力,搞得其它几处封地的发展一直受影响。
到现在,楼令倒是不知道自己治下到底多少人,最后一次掌握的靠谱数据显示超过三十八万。
以前还能够对人口进行比较明确的划分,例如说多少晋人,又有多少是楚人、郑人、秦人、林胡人之类。
后面?楼令可太知道官方划分带来的效果,一再强调就会让差异被放大,闹出因为种群不同而出现的麻烦。
人家卢旺达都能够吃教训之后痛定思痛,身份证明不再带有种族划分。
楼令总不能没事找事,非要制造隔阂吧?
因此,楼氏内部只有一种人,那便是身为楼氏之人。
至于说安置方面?楼令可就要讲究,吞并林胡之后拆得零碎,后面对外秦人以及出征带回的众多楚人战俘,一样是不给他们凑堆的机会。
那样做当然要有一个前提,既是楼令手里不缺能做事的人,简单说就是很考验管理班子的办事能力。
要说楼氏什么阶级最多,不用怀疑就是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