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您还是问下教士们吧。”郭康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周围的其他人都表示赞同,不过大家可能是习以为常,对此也没放在心上。他们随即前往旁边离得最近的一处农庄。在那里,郭氏一族会举行宴会,招待附近乡亲。
之所以特意去那边,是因为郭氏在村里也有一处象征性的产业。理论上,包括义父和郭康在内,他们这一支,户籍归属就是在祖坟和家庙旁的这处村子里,出身就是当地百户下属的公民。平时身在大都,只是为了履行公职,而异地就任罢了。
在这里,他们也和保留着一处空着的住宅。不过,基本只有节日和祭祀的时候,会有人来居住。旁边的田地,当年也被郭砥以自己用不到为由,分给了周围的村民,就剩房屋本身了。
住宅也不算大,里面进行了改造,以充当临时旅舍。因为郭氏的祖训,也一直保持着简朴的外观,没怎么装饰过。除了客房多了几排,和乡间的小富户家,看起来差不了太多。唯一用来标示区别的,就是大门口那两根柱子。
这两个东西,左边的叫“阀”,右边的叫“阅”,是家族地位的象征。按照习惯,有功勋业绩,就会写成表,张贴在这两根柱子上,供众人观看。所谓“门阀”,就是因此得名。而要是没有它们的话,哪怕和那些希腊大商人一样,腰缠万贯,住宅再豪华,生活再穷奢极欲,也算不上地位多高。
所以,郭氏一族,哪怕是性格虚荣,喜好要面子的人,也对于装潢本身不甚在意。毕竟,这处住所的精华,就在这俩柱子上了。
事先请好的厨师已经准备完毕,郭氏一族随即在住宅门口摆开宴席,招待所有前来的客人。除了官吏们,当地的老人、教士、先生,乃至普通村民,都纷纷赶来,送上祝福,主人家也拿出食物招待。
这么热闹了一整个中午,众人都很高兴。
“你们记着,城里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都是虚的,别太当回事。乡下这些人,才是罗马的根基啊。”义父还专门对几个子侄辈,耳提面命起来。
宴会后,村里人又请他们趁势游览一番。
村头有个院落,一边的厢房里是百户的办公室,另一边是村里学堂,而高大的正屋则作为教堂使用,里面陈列着他们的各种纪念品。现任的张百户、已经退役的杨老百户等人,连同附近一众百户的代表,都在门口等待。
杨百户就是杨文宪的爷爷,现在已经六十岁了,依然精神矍铄,看起来很有劲头。当年郭砥带着两个百人队,北上去诺夫哥罗德的时候,他是里面最年轻的十夫长。后来郭砥建立了新的战团,他是第二任首席百户。
巴西尔三世和郭砥希望能提拔他,在征伐匈牙利的时候,命令他率领一个半大队的兵力,单独作战,剿灭当地的贵族武装。但杨百户只擅长带点人去砍人,去指挥大一点的军队,就顾不过来了。
得到命令之后,他寻思了一下午,从手下里挑选了百多个勇猛的士兵,就连夜出发,去偷袭贵族军队的营地,剩下的人居然就丢那儿不管了。过了两天,其他士兵还得不到消息,就向军团报告,军团连忙派人去侦查,才发现他直接打崩了敌人的营地,追着逃兵跑了一百多里,直到把逃跑的贵族追上杀死,才想起来回来。
军团里对此很有些不满,因此,虽然有所斩获,但他也没能继续提升。之后,他一直在各个战团之间,担任骑兵教官,直到退役。不过,他对自己的境遇,倒是还算满意,退役之后索性就回老家教书,一直到现在。
这次,领头来迎接的还是他,现任的张百户也只是跟在后面。例行问候了一番之后,义父就让他们别再客气了,随后把郭康拽了出来,说道:“来,小子,跟杨爷爷问好。”
郭康老老实实地躬身行礼问候。杨百户连忙扶住他,表示担当不起,随后又夸了他几句,赞扬了他一番。其他人也见怪不怪,因为这同样是传统。理论上来说,按照周礼,哪怕是脱欢来,见到国人耆老也应该礼貌问候。只不过,后世中原人基本上不讲究这个了。他们这边的环境,反而更接近上古时候,这些习俗也还在延续着。
“这是你张叔。这回还得托他帮忙,给你凑点人呢。”义父继续说道。
“都是卑职应该做的。”张百户也客气地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