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李清照对视一眼,坏了,好像之前和游客聊嗨了,忘了告知了。
“咳咳,那个,水调歌头知道吧?就是我好想你那个,次年你也做了个水调歌头嘛,你我兄弟对唱,我是这么想的,游客也是这么期待的。”
苏轼说道,其实就是熙宁九年他作明月几时有,次年兄弟时隔六年相见,临别之际,苏辙作徐州中秋,两词对应。
只是后世基本上,不记得后者。
苏轼哪能同意,我弟弟天下最棒了,必须要画面!
苏辙一听,确实,对自己后世的作品有印象,但怎么就要自己登台了呢?这种事不都是大哥在前的吗?
本能的想退一步,自己搞搞实事就好了,风头都给大哥。
可对上苏轼不知从哪学来的可怜表情。
嘶!
“好,什么时候排练?现在吗?等我安排好工程队的事就来!”
答应的很干脆,不过十几分钟后,两人就躲在小院里排练了,不是樊楼大舞台不好,主要是保持一下神秘感,别饭拍流出了就没期待感了。
只是说是躲着,其实人也不少。
“哎,你不在梨园卖艺,跑着来干啥了?”朱元璋问着一旁站着的李隆基。
“这不是群里说二苏排练嘛,我就来看看,找找灵感,你呢?今天不下雨,不在家打孩子了?”李隆基回怼道,什么就天天梨园了,我政务也很忙的好不好,两朝政务啊。
“瞎说,什么就打孩子了,刻板印象了不是?咋地?咱就不能文艺文艺?”
“彼此彼此,好好学文艺吧,有空来梨园感受感受哈。”
除了他俩,还有两朝的文化人也聚在这,二苏诶,虽然大唐没有这两人的传说,但来景区这些天,看他俩的故事,诗词,谁看不迷糊啊。
大明就更不用说了,就差举灯牌了。
等到排练结束,所有人都是连连震惊,对中秋的演出更期待了,李隆基和朱元璋两人则是板着脸出去的。
“他奶奶的,李景隆干什么吃的,看看人家的演出!多好,他就会听个淫词艳曲的,李景隆!跑什么?回去赶紧排个节目出来!把你那花船上那套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