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珊的师父没有反驳她:“或许吧,或许他只是不想就这样平平淡淡的度过一生,于是选择了比较熟悉的西夏。”
“那时候的西夏还叫是西夏,只不过是一些党项的部族,这些部族分散在西北地区各个地方,每个部族都有一个大酋长,但是其中最有威望,土地最大的那个大酋长正是拓拔继捧,而那个人选择的却是他的弟弟拓拔继迁。”
“这个汉人主动投奔党项族最大的酋长的弟弟拓拔继迁,因为在他的认知里,这些党项人都是一些未开化的野蛮人,没有什么所谓的制度,虽然形成了规模,但是难成气候,所以一直被宋国压制掌控,只能躲在宋辽之间的夹缝中求生。”
“他借着自己住在边境地区对党项人比较熟悉,成功的见到了拓拔继迁。”
“一开始拓拔继迁是对汉人不够信任的,但是他靠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动摇了拓拔继迁。而且出谋献策,拓拔继迁从中受益,逐渐对他就产生了信任。”
“当时拓拔继迁的哥哥拓拔继捧选择归顺于宋国,以夏州自立,徒有虚名,只是为了有一块安居之地,但是拓拔继迁明显要有更大的野心,那个汉人正好是抓住了这一点。在公元982年的那年,拓拔继捧入朝面宋,被宋逼迫交出五洲之地,拓拔继迁得知此消息后,协同这个汉人和几名亲信撤出夏州,逃亡地斤泽,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尹金霍洛旗地区游说于各个党项酋长之间。”
“把他们拧成一股绳,团结到了一起,反宋脱离。但是就凭这些个民兵队怎么可能敢跟正规军叫板,于是在这个汉人出谋划策之下,拓拔继迁决定归顺于大宋的敌人,辽。”
“辽和宋之间本来就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虽然辽的势力难以跟宋分庭抗礼,但是加入了这些党项人,就隐隐能够持平大宋了,宋不得不忌惮。”
“这下党项人不仅仅脱离了宋的压榨,还找到了一个靠山,这个靠山还非常需要他们党项人,可以说是双赢。”
“再后来就是党项人连年征战,在宋,辽之间不停倒戈,拓拔继迁死了以后他的儿子李德明也走的一样的路数,直到李元昊时期,党项人的势力空前绝后的强大,从而建国称帝。可以说西夏建国的促成,这个汉人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而这个汉人,也成为了西夏最为重要的一个谋臣,哪怕是被宋软禁那些年,党项人都没有抛弃他,他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没有一日不想回归西夏。”
“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抱负,终于可以大展宏图之志,终于出人头地,成为了西夏的三朝元老。”
“他就是张浦。”
不错,张浦这个汉人谋臣,在西夏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章文对这个人的生平之前也做过了解,包括李元昊时期的国相张元,好像那时候的党项人一直对汉人的谋略比较钦佩,而且选择人的眼光也是相当毒辣,张浦和张元二人都不是什么泛泛之辈。
张元的存在给李元昊也分了不少忧,像他那样心狠手辣的人,能放心的把国相这个位置交给一个异国人,胆识可见一斑,识人的眼光也是超前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中巴车颠簸地行驶在通往皇陵的小路上,袁珊师父所说的这些东西,章文他们都了解过不少,如今把它拿出来再提到底是有何用意呢?
这个张浦,难不成是个什么关键性人物?
“如果故事只有这样,倒也不失为一个好结局,可一些无法阻止的意外还是发生了。”
章文和袁珊都竖起了耳朵,听她师父的意思,后面的话才是这个故事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