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N届没有出过问题的国内研究界最大交流会第一次提前结束了。
是在场所有研究所负责人的统一联名要求的。
然而后续并不像往年散场一般大家各回各家,继续闷头做自己的研究,而是整个研究界都联动了起来。
确认新能源可用的十分钟后,第四军区的大门便悄无声息的关上了,内部飞快运作起来,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巡逻将这个本就密不透风军营变得更是如同铁桶一般。
参加大会的人员们,大到各研究所负责人,小到研究所研究人员,大家都相当的有默契的留了下来,甚至不少研究所负责人还连线了大本营,将坚守在大本营的研究人员也摇了过来,还带着大包小包的实验器材。
你问为什么要这么做?那当然是因为江研究员只有一个,江研究员带来的机器只有一套,然而想要借用新能源进行研究的研究人员那是大把大把的。
在大家为了这点资源和江研究员先去哪个研究院做客打的头破血流的时候,黄老终于是大手一挥解决了这个问题。
去哪?哪都别去,直接搬过来得了!
对此没有任何人有意见,甚至还为这个意见拍手叫好。
毕竟真要排队来,江研究员就一个人,谁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排到自己研究所?在一起挺好挺好,虽然可能也要排着队见人,但至少都能见上不是?
于是他们拖家带口把能用的仪器人员全带了过来。
要不是场地有限,他们更是恨不得把整个研究所都搬过来才好。
黄老准备的一栋楼根本不够用,没办法,临时将一栋新兵宿舍楼腾了出来,这才堪堪将大几百个研究人员装了下去。
是以接下来的七天里,江苒终于真切的感受了一波什么叫做研究热情,什么叫做忙到脚不沾地,什么叫做连口水都没空喝。
每天天不亮她的门口就站满了求知欲旺盛的各位研究所负责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