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你个下贱的蹄子,明明就是野男人送的!”那胡氏不知道从哪扯了一根藤蔓,在那条被撕扯坏了裤子的腿上缠了一道又一道,这样也能暂时遮挡住那裸露出来的肌肤。
刘桂花没有搭理她,拎着篮子径直奔着秀才娘子而去,阿旺和大黑紧跟其后。
刘桂花笑嘻嘻的说道:“赵家婶子来挖野菜呢,听说赵家婶子也是识文断字的,你来看看我这篮子上是不是绣着青云书肆的字样呢。”
秀才娘子闻言,抬头看了一眼刘桂花手里的篮子,那不正是青云书肆的篮子吗,以前跟随自家男人去青云书肆的时候不止一次见过呢,当下便点点头说这正是那青云书肆送给贵客们的篮子。
跟上来的一众妇人听闻秀才娘子都这样说了,也都不在说什么,对于这秀才娘子的话她们还是比较信服的,这秀才娘子在村子里从不说别人的是非,东家长西家短的事情也从不议论,即便是你主动对她说起,她也是当做耳旁风一笑了之。
关于刘桂花的绯闻她也听人说起过,不过这种事情她才懒得去理会呢,还是过好自家的小日子最为重要。
这赵秀才一家祖上并不是青石村的人,他家祖上是做生意流落至此的,后来在青石村落户生根,虽然几代单传但也都是识文断字的,到了赵秀才这一代更是一举中了童生,赵家老爷子变卖家里的田产供赵秀才读书,这赵秀才也是争气的主,在赵老爷子给凑够了串子路费以后进城赶考,一举又中了秀才,虽然是最后的几名,但也是高中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秀才兴冲冲连夜往回赶,半路上还救了一女子,这女子端庄秀丽,一看就知道是读过书的人,只因与家人路过此地的时候糟了劫匪,一家人这才失散,苦寻多日未果,眼看就要饿死在荒山野岭,恰逢赵秀才路过此地搭救了她,这女子也姓赵,赵秀才便决定将她带回青石村,这天长日久,一来二去的二人便产生了感情,结为了夫妇,生下一个儿子取名赵公明,今年刚刚十四岁。
赵秀才高中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十里八乡,这个朝代秀才是可以免税的,于是附近一些心思活络的小地主纷纷找到了赵秀才,将一部分田产过继到赵秀才的名下,每年付给一部分钱财给赵秀才,当然支出的这一部分钱财要远远的低于官方的税赋。
赵秀才一家靠着这部分钱财日子过得不好不坏,省吃俭用的还算过得下去,赵家娘子本打算叫赵秀才再去考一下举人试试,万一这要是中了呢。
可是赵秀才自家知道自家事,那举人岂是那么好中的,就凭自己读的这几本书,勉强中了个秀才这也算是运气使然了,那青云城里一直考到死都没中举人的比比皆是,何况去省城考试那可是山高水远,自家哪有多余的钱财。
赵秀才便在家里办了学堂,附近村子里启蒙的孩童基本都是来这里,一来离家近、二来这束修低,去镇上的学堂来回的还要做牛车,中午还要吃饭,日积月累这也是一笔不少的钱财。
刘桂花见一众妇人在那窃窃私语,适时地喊道:“诸位婶子们,这无中生有污蔑她人可是要吃官司挨板子的,我劝诸位婶子们莫要受了小人的蒙蔽,被人利用了,到时若是吃了官司可莫要后悔啊!诸位不信可去问问里正!”
众妇人闻言相互看了一眼,说着一堆不相干的话,像什么哎呦我锅里还烧着火呢得赶紧回家,天要下雨了我的回去收衣服,我家孩子还要吃奶呢,我呸,你家孩子都十八了好不好。
王婆子和胡氏对视了一眼也跟随着这一波大军灰溜溜的撤走了。
刘桂花这便问那赵秀才在不在家,说要去她家说石头上学的事情,还特意掀起盖在篮子上的麻布,露出里面的文房四宝给那赵娘子看了一眼,说这是给秀才爷准备的束修,赵娘子只是扫了一眼就知道那套文房四宝价格不菲,是那青云书肆里上好的佳品。
当下赵娘子也不挖野菜了,连忙说赵秀才在家呢,这个时间应该在给孩子们授课呢,笑面如花的领着刘桂花往回走去。
三人一狗前进了一段距离,在一处河水开阔的河边上有几个中年妇人在那洗衣服,其中一个妇人的木盆里赫然架着一块搓衣板,在其余人等羡慕的神色中那‘刷刷’的搓衣声显得是那样嘹亮,无奈她们没有多余的银子去买这搓衣板,只能等那妇人洗完了,她们也好借来用用,所以这几个妇人一个劲在说好话。
赵娘子还没等走近,那搓衣板的主人就站起来迎了上去,笑嘻嘻的说道:“赵家妹子啊,我这衣裳马上就洗完了,上次你不说要借用这搓衣板吗,你这就拿去用吧。我去给你拿过来啊。”
刚还在那说着奉承话的几个妇人闻言瞬间都哑巴了,没办法,谁叫那搓衣板不是自己的呢,谁叫人家是秀才娘子呢,关键是那人的两个儿子都在赵秀才那读书呢,这可是关系到儿子前程的事情,莫要因为一块搓衣板得罪了这师娘。
刘桂花把这事暗暗记在了心中,不就是一搓衣板吗,上次舅舅来的时候拿来了十多块呢,自己还有块特制的独家版本呢,哪天送这秀才娘子几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