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京城后,二人通过各种关系,终于见到了蔡京。蔡京坐在太师椅上,眯着眼睛,打量着眼前的二人,心中暗自盘算。
柴进恭敬地行礼,说道:“久闻蔡太师威名,我等此次前来,是为梁山之事。如今梁山众人皆有归顺朝廷之意,不知太师对此有何看法?”
蔡京微微一笑,说道:“梁山好汉威名远扬,若能为朝廷效力,自然是好事。只是这招安之事,非同小可,还需从长计议。”
燕青在一旁察言观色,见蔡京言辞含糊,便接口道:“太师,我梁山兄弟皆是真心诚意,只盼能有个光明的前程。不知太师所说的从长计议,具体是指?”
蔡京心中一动,他本想借此机会,试探梁山的虚实,同时看看能否从梁山捞到些好处。于是,他说道:“既然你们有诚意,那便先拿出些诚意来。梁山占据水泊多年,想必积累了不少财富,若能捐献一部分,朝廷上下也能看到你们的决心。”
柴进和燕青心中明白,蔡京这是在索要贿赂。柴进不动声色地说道:“太师所言极是,只是梁山财富大多用于兄弟们的生计和防御,若要拿出大量钱财,恐怕会引起兄弟们的不满。还望太师能体谅我等难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蔡京脸色微微一变,心中有些不悦。他冷哼一声,说道:“如此说来,你们的诚意似乎不足啊。”
双方陷入僵持,柴进和燕青深知此次京城之行困难重重,他们能否识破蔡京的阴谋,为梁山争取到有利的条件?而在梁山,众人焦急等待着二人的消息,又会做出怎样的应对?
第四十章:巧言周旋,危机暗藏
柴进见蔡京脸色不悦,心中暗忖,深知此刻不能示弱,也不能把关系闹僵。他赔着笑,恭敬地说道:“蔡太师,梁山兄弟对朝廷的忠心日月可鉴。只是如今梁山百废待兴,防御、民生皆需用度。但为表诚意,我们愿将部分缴获的粮草与兵器,献给朝廷,以助朝廷稳固边防。”
蔡京听闻,眼中闪过一丝算计。他本想狠狠敲梁山一笔,如今柴进这般回应,虽未达他的预期,但也聊胜于无。再者,他也想通过此举,看看梁山到底有多少家底,以及他们对招安的决心。
“哼,粮草与兵器,倒也实用。只是,你们梁山众人皆是草莽出身,习性粗野,日后若归朝廷,如何能守规矩、听调遣?”蔡京话锋一转,开始刁难。
燕青机灵,立刻上前说道:“太师有所不知,我梁山兄弟虽身处草莽,却一直以忠义为本,替天行道。平日里,兄弟们刻苦操练,纪律严明。若得朝廷招安,必当严守军纪,听从朝廷调遣,为朝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蔡京微微点头,心中对燕青的应对暗暗称奇。但他仍不想轻易放过试探梁山的机会,又说道:“话虽如此,可口说无凭。听闻你们梁山人才济济,不乏武艺高强之人,我倒想见识见识。”
柴进和燕青对视一眼,心中明白,这是蔡京在考验梁山的实力。柴进说道:“太师若有此意,待我等回梁山,挑选几位武艺精湛的兄弟,来京中为太师展示。”
蔡京却摆手道:“不必如此麻烦。听闻你柴进也是武艺不凡,又有燕青在旁,你们二人不妨就在此处,略展身手,让老夫开开眼。”
这显然是蔡京故意刁难,在这京城太师府中,若柴进和燕青不展示武艺,便是不给蔡京面子,招安之事恐怕就此夭折;若展示武艺,万一不小心伤了人,或者表现不佳,同样会影响招安进程,还可能给自己招来祸端。
柴进心中一沉,思索片刻后,说道:“太师厚爱,我等自当从命。只是这府中地方有限,刀剑无眼,恐伤了太师府的人。不如我与燕青兄弟演练一番拳脚功夫,让太师指点一二。”
蔡京点头同意。柴进和燕青无奈,只得在庭院中拉开架势,施展拳脚。二人武艺高强,配合默契,一套拳法打得虎虎生风,却又巧妙地控制着分寸,既展现了实力,又没有丝毫逾矩之处。
蔡京看着二人的表演,心中暗自点头。表演结束后,他笑着说道:“不错不错,果然有些本事。只是这招安之事,我一人也难以决断,还需与朝中其他大臣商议。你们且先回去,静候消息。”
柴进和燕青知道,这是蔡京的托词,但也只能告辞离开。他们深知,此次京城之行,虽暂时应付过去,但危机依旧暗藏。回到梁山后,他们将如何向众人交代?而蔡京又会在背后与其他大臣商议出怎样的阴谋?梁山的招安之路,依旧充满了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