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特点引发旅游热

所以有活抢着干,效率真高。

主管2万五,队长三万。谁不羡慕。

目前三支队伍,每支7百人。大约2千人,每天安2万块。

每一个网架都相当结实,网架用的是大华国生产的加厚特种不锈钢。吸能板安装上后抗风能力很强。在一定意义上又阻止了沙尘暴,甚至龙卷风都成不了气候。刚形成就散了。大量铺设吸能板,使得从海上肆虐而来的龙卷风吹吹就没劲了。一定意义上有改变气候模式的可能。但却不是很明显。人是胜天?太费劲了,大自然前面,人类还是太渺小了。

而吸能板产生的电能,因其功能是原普通太阳能的三十倍左右。电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目前,所产电能已直供京城和摩西罗两大城市,还绰绰有余。

赵小同计划将电供应到鸿东戈一半以上的城市。

供电这一块,收入简直就是毛毛雨,够大家的日常生活开支就行了。

赵小同供电目的是要将这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掌握在鸿东戈人自己手里,不要受制于外人。

目前鸿东戈教育,医疗已全免费,人们的住房已全都改造。教学模式己全面改进,目的是通过情境教学,掌握更多能力。

当然农村里面小于100户的主要有伯尼斯以加入同心盟为饵,变相进行改造,这些钱仍由赵小同出钱,伯尼斯收获感恩。

医疗全免费后也将洪荒聚能大医院也纳入了医保系统之内,劝捐队也不再募捐。因为位置偏,小毛小病的人逐渐不来了,来的都是疑难杂症,倒也符合名医胃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幼儿园收到员工亲戚朋友的100多个。小学也因为把模式推广到全鸿东戈后,普通人家不来了,反而是教授,名医,名人,商业巨贾家的想方设法地送来了。

因为他这儿教师工资高啊。是全世界最高之二了吧。师资高,自然吸引精英们趋之若鹜。

当然,安东尼奥兴奋地合不扰嘴,劳有所得,劳有所获。接下来,教学交给别人,他要深入研究这样的教学模式的利与弊及如何改进。而且教师工资就要按他们说的发。这些人工资这么高,上哪找这么好的工作。 回了布里典,教小学的六千都没人要。六万那。

赵小同现在最关心的是住房、教育、医疗这三座大山被搬去,鸿东戈国家给人们各种发钱,人们的幸福指数应该上升了吧?

结果恰恰相反。他安排人做了不到1000份问卷调查后,发现人们更痛苦了,为什么呢?

一是吃不上好点的食物,全是化肥造出来的,二是开不上好车,还没出城,就趴窝了,旅游不起。还真是,欲壑难填啊。赵小同有点无语了,想一想慧同事件的场景,知道他现在做的还远远达不到那个场景。

慧同世界的共享电车,要投放,这一块他还做不到,为什么呢?他只是做电池了,没做汽车,而且网络,特别是高级计算网络啊,他有好多距离,60万亿,那怕他有1,00万亿,要用的话,仅仅一个数级就没了。所以这对赵小同来说,仅是小目标快实现了。

那么接下来,他的注意力自然又转移到了高标准农田。

话说王元青和刘卫东搞的高标准农田,还是大有可为的。

而从大华国聘请的专家和其学生们吃住在田头,已经研究出了适合这片土壤气候以及施什么样的肥料和适合什么样的植物生长的成果。

一年多了,是该利用这个成果扩大化再生产了。于是赵小同来到了5000亩,不,现在是20万亩高标准农田。从最初的两千亩,已发展到了20万亩高标准农田。目前,由王元青主导,农业专家指导,刘卫东指挥,鸿东戈有三千人在田间采摘。每日除了自供外,还外销蔬菜瓜果,日收入可供菜地人的开支。但还谈不上赚钱。因为他们没做经济作物。

为了实现农田用水,张宝田又亲自在沙漠中钻下100来米深井,并予以井壁固定,让水能持续用于地面的浇灌,由于沙漠表面降雨少,蒸发量大。张宝田都是用的是渗灌技术。赵小同没想到张宝田在业余时间还关心种植。对他说,你不放心的话,让你爸来管理也行,张宝田努了努嘴,示意了一下,赵小同按张宝田的示意方向看去,原来张建河在田头和鸿东戈人在探讨如何采摘高处的葡萄呢?闲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