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他设计的顶棚以圆形圈起来为主,当然它这种玻璃是以块状契合到一起的。每一块玻璃又相对于整体来说是圆圈的十二分之一。
没有标准的地方都叫异形,而且这种玻璃必须定制好,玻璃厂是自己的,无非就是制作几个模具而已,模具的标准是一致的,都是经过精密计算的,为批量生产多做模具是方便流水线作业。
每20米见方形成一个圆形玻璃,为了防圆形玻璃聚光中心地带,他又制作了一个空心的圆形吸能板,下方为空,将电池组件连入,连接电线。实践证明,阳光愈强,单位产电量更高,而且暗能量也依据这一规律。王元青还注意到一点,圆形玻璃所聚能量比平铺能量要高出一些。他想,应该和聚光效应有关吧。但他的关注点不在这上面。
这样外面圆形的防风防雪防尘,内部能吸能产电,两不误事。
圆形玻璃周围是连通平面翻盖玻璃的,防止有暴雪从圆球滑落堆积到棚顶上,直接就滑入地面,设计为翻盖式玻璃面,够一定重量它就直接把雪抛向地面,然后又合到一处,这两者即使不严丝合缝,最少也是防风防寒的,而且圆球底部还设置有喷水喷淋的喷枪嘴,一旦圆球玻璃上有沙尘落在上面,可喷淋水促使尘土随水流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翻盖玻璃所占的比例不如圆形玻璃比例占的大 ,且为防风,设计成接触面为橡胶契形结构。越风大,内部越紧密,也就不会被龙卷风拔地而起。
棚顶与地面的结构是钢构,足有5厘米厚的钢架,防止有龙卷风的力量太大,如果那样的话最怕的是棚内也钻入风,或者棚上下有压力差,这样会破坏棚体,所以圆球处有感受压力的阀门,如果两边气压不一样,气体瞬间从高气压方向低气压方吹去,防止台风形成内真空把棚体带起。
搞定了自然界中的风、雪、雹、沙尘等灾害,就要考虑病虫害了。
针对作物生长过后可能产生的病虫害,王元青的方法是烧土。
他利用电焰原理设计了适合在土地里喷射电焰的多管喷焰枪,由电动拖拉机带动,只要通上电,喷枪喷出电焰,高温灼烧土地,拖拉机拖着慢慢往前走即可。拖拉机车上装的是5片洪荒聚能电池。电不用钱,成本也不算高。
而对于高空使用的在竹片,竹筒,竹笼内用的少量土壤都是经过场外的烧土房内翻烧瞬间灭菌灭虫卵的,可以说既防止虫害,也杀灭了病菌,降低了重茬的风险。
杂草也是不用担心的了,草籽都让烧死了。
他将原应出产于地下土壤内的作物,采用了空中种植方式,如竹筒山药,竹笼土豆,竹笼红薯,而土壤则使用从红土地上买过来的富营养土。
也有一些地上作物如葡萄,豆角使用了升降架将其种植到上层。
由于有升降架,也方便采收。
地面作物如玉米,大豆,水稻仍沿用地面种植,当然也可高空种植。但地面种植方便机械收割。
按照这种模式,只要田间有一人指导,共用20名左右会机械的年轻人,再雇佣一些村中的闲散劳力,5千亩以上的土地,完全可以实现洪荒巨能内部粮食和蔬菜自给的。
总之在没有农业专家的情况下,王元青已基本把5000亩地重新做了规划,按他的思路,不用5亿的投资就要把洪荒聚能5000人全年口粮和蔬菜解决好。
要知道。每人每年消费的粮食在2000元左右,而5000人至少消耗一个亿,投入5个亿,可以用30年以上的大棚,每年平均不到2,000万到3,000万的投入就能实现上亿的回报,这和工厂投资差不多了。
看来做什么也是要上档次,上规模。
而赵小同聘请的农业专家专门来看了王元青的方案后大加赞赏,最后也只是悠悠的说要实现太难了,基本就没再多说话。
因为他觉得投资太大了,不可能实现。
然后赵小同看他没词了,奉上万元现金,礼貌地把他送走了。心里却在说,看来王元青才是真正学以致用大拿,因此赵小同就让王元青按设计去实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