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是当地人的叫法,南北走向、连绵千里!
离村子最近的采石场有三十多里地,采石场北边不远处还有个石灰厂,天天冒着浓烟烧石灰。
灰白色的石灰石经过高温煅烧,变成雪白雪白的生石灰。
这玩意儿遇水就沸腾,小孩子对这种现象非常好奇,偷偷用它浇上水煮鸡蛋,听说很好吃!
不过被大人发现通常要挨顿揍!
因为一旦烫伤会很严重。
“一下子崩到眼睛里,你就瞎啦!”
每次大人都会一边打一边这么喊着!
修渠、盖房子,都离不开这两种材料,可运起来是真费劲。
那时候农村还没有汽车、拖拉机,大骡子车村儿里就两辆,主要还是靠人力拉车!
前大街村生产大队共分为三个生产小队,每队差不多都出了十多辆拉车。
每辆拉车两个人,四十几辆拉车八十多号人浩浩荡荡,天不亮就整队出发了。
早起走精神头儿足还不热,大家都打算早点儿赶到那儿。
吃完馍馍休整一会儿,抓紧时间装车再往回走,最好能在天黑前到家。
回程可不比来时,装满石头的拉车有三百来斤,还都是土路。
够这帮半大孩子们喝一壶的!
生产队大队长在队伍最前头领路,队伍中间是一队小队长,最后由三队小队长断后。
都是小年轻的本来就不好管,路都不熟,别走着走着再丢俩人就坏菜了!
毛主席说过:青年人就像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
而这群年轻人同样如此,不过各个都怀揣一包咸菜,踏着朝阳,奔向西山采石场。
……的白面馍馍!
队伍浩荡,情绪高涨,一路上你追我赶,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两个多小时过后,一个个低头耷拉脑,不跑也不闹了。
队伍拉的很长,真是小毛驴儿拉车,没长劲儿!
“这还行?都打起精神来!后边的往前赶……保持队形!”
大队长叉腰站在路边一个小土坡上,打算给鼓鼓劲儿。
“咱们平时集体劳动时怎么喊口号来着?一队的强!二队的棒!三队看谁都不让!”
“年轻人一个个的,都给我挺起来!”
一队的大都姓张,还有平姓。
二队刘姓居多,加上吕姓。
三队以齐姓为主,还有苗、孙两姓。
各生产小队以粮食产量比赛竞争多年,谁也不服谁,一队赢时候得多一些。
但此时的竞赛口号,早就被改成了好几个版本!
“没错,一队的吹!二队的孬!三队挥舞着大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