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刘府张国舅索盐引 冷宫白衣女见皇儿(二)

“多谢刘太监美意,她们不会吟诗作赋,对我并没有用。”

康海其实不愿惹麻烦。

田州岑氏土官自洪武元年归顺朝廷后,一直世袭知府一职。后裔为着土地、女子和钱帛争斗不休,甚至举兵造朝廷的反。

弘治十二年,世袭知府田溥被大儿子所杀,年方四岁的小儿子田岑接任,又被头目董骥联合知府岑睿所逐,彼此相互告讦。

弘治十八年,平定董骥和岑睿后,时任兵部尚书的刘大夏建议借此机会革除土官,改设流官。

朝廷下令将田州由府降为州,岑猛贬为福建平海卫千户,提拔平乐知府谢湖为右参政处理后事。

岑猛的部下不愿赴贬所,奏请朝廷准许他们率部至广西极边立功自赎,一直不去贬所上任。

谢湖畏惧岑猛兵强将勇,逗留不敢进兵,双方相持不下。

康海见刘瑾处理此事不计后果,唯利是图,他若收下刘瑾转赠送的礼物,日后可能惹下麻烦。

他很想要几个女子,又不愿卷入是非中,所以一口回绝了。

刘瑾和内阁建议正德亲自审理郑旺冒充皇亲一案。

正德登位后照例大赦天下,没想到像郑旺本不在赦免之列的人,不知何故也放出来了。

他出牢后之所以深居简出,就是因为放得不明不白。

谣言四起,首先拿他被放一事说开。

谣言打自正德即位后一直没有平息过,有时传得厉害,有时稍稍平息。

自从正德改组内阁和司礼监后,谣言就专拿正德的长相说事。

正德长得跟他的祖宗们一点也不像,甚至说正德不是孝宗的亲生骨肉。

正德刚知道这个谣言时跟刘瑾商量,打算以不变应万变,指望谣言自生自灭。

然而谣言不但没有自生自灭,反而愈传愈厉害。

李东阳那天晚上在大轿上领旨,与内阁商议,认为此案是孝宗审理过的,只能由正德重审。

只有正德,谁也不能改写孝宗的判词。

刘瑾认为内阁的意见是妥当的,便向正德复旨。

正德这会儿忙于操练兵马,没空理会,便叫内阁和司礼监先理出头绪再上奏。

太医丞吴杰认为余甘受到很大的刺激才失去记忆。

他说让余甘多接触她去过的环境,尤其是受到刺激的地方,没准会好过来。

正德不知道余甘发病,在什么地方受到的刺激。

他想余甘是女孩子家,胆子小,前回在通远小镇跟官兵打架时,说不足吓坏了,在那儿失去记忆。

于是,他调出两百个内官分成两队,将他的千户府与隔壁的宅子打通,作为演兵场。希望模仿两军对垒,帮助余甘恢复记忆。

葛儿担心聚集这么多内官,会引起余甘对他身份的怀疑。正德却不担心。

“她病得糊里糊涂,倘若从内官身上发现什么,证明她不是无可救药,知道又何妨?”

结果余甘没有恢复记忆,他却迷上操练兵马和指挥作战。

演兵场上模仿御教场,搭盖三层阅兵台。正德顶盔贯甲端坐在最上面一层。

锦衣卫校尉头戴金鹅冠,身穿辟邪宝相花裙战袄分列于底层。

谷大用的哥哥谷大宽和张永的哥哥张富站在第二层,传达他的将令。

正德显出他极高的军事天赋。

两百个内官没多久就调教得像回事了。

身边的人将他说成天上少有地上无双的军事天才,连孙、吴之流都不配给他提鞋。

正德从小接受皇权天授,吹嘘得有点豁边,他也能坦然受之。

他很快不满足区区两百人,就将八虎为他搜罗的三教九流,也召集到千户府,将他们编入队列中。

这些人再次得到正德的青睐,恨不得使出浑身的解数逗正德开心。

为着放心地玩个痛快,正德担心内阁未能和刘瑾抗衡,这年十月,正德提拔南京尚书杨廷和为大学士,进入内阁办差。

操练兵马粗略就绪,正德腾出时间亲自调查过郑旺冒认皇亲一案,并且有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