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只欠东风

他笑着应了,小事一桩而已,忽而想起什么。

“姑娘让我留意宛县各地的田地,我这次好好做了记录带来了,不知姑娘打算何用?”

谢宁差点将这正事忘了,谢瞻的事才是最大的事,便让刘锜把记录拿出来。

她接过册子,上头是宛县各乡田地面积,以及大概种的农作物,记录的很是详细,可恰恰如此,一时看不完。

刘锜在一旁看着这么小个姑娘专心的看他写的东西和画的图,有一种怪异之感,很想问一下谢宁,你能看懂吗?需不需要他给她念一念?

很快,就打脸了。

不到一刻钟,谢宁便合上了册子,问道:“宛县目前有十八个乡,九十里,登记在册的种植田地一千六百多亩,这其中不包括山林一些用于果树栽种的地,算起来可确实不算小呢!”

刘锜眼里的光芒一闪而过,他拿给谢宁的册子并没有统计好,可谢宁草草看过去,没借助算盘纸笔,便得出了大概的土地面积,超出他的预料。

“我一直很好奇,姑娘让我打听这个做什么?”

“如果按一千六百亩地算起来,今年至少该缴朝廷粮食税八百石。刘先生可知这些地大部分属于哪家的?”

谢宁答非所问,刘锜也没气,笑道:“除了少数乡的田产是农人自有,约一千两百亩地皆属于几大世家,其中最多的……”

刘锜说到此处,看着谢宁,“是姑娘所在的谢家,占了大约六百亩。”

这答案在谢宁预料之内,毕竟宛县是谢家祖宅所在,算起来已经一百多年,京都那边出了城外少数庄子和近十来年新添的田产,怕谢家大部分产业都在宛县,目前由谢家旁支管理着,这大概也是谢高和祖父没敢轻易动谢氏旁支的原因。

这样算起来,谢家占了六百亩,其他几大世家和零散的门户占了六百亩,还有四百亩在农人手中,她垂下头算了算,倘若今年只有一千亩的收成,不知谢瞻会怎么想?

“刘先生,你可知其他县的状况?”谢宁道。

刘锜笑道:“不出其右,和宛县大概差不多,一个县总有那么一两个世家占了大头的。”

谢宁想到此处,笑起来。

“陈家的祖籍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