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汤熙朝

郭瑾听闻,陷入沉思。

片刻后,郭瑾拱手说道:“主公所虑极是,刺史之职,权力重大,若任用不当,确有隐患。”

“但三州政务日益繁杂,设立刺史提升治理效率,也是大势所趋。依臣愚见,可从选拔机制与监督机制两处着手。”

沈今安目光一亮,示意郭瑾继续说下去。郭瑾清了清嗓子,说道:“选拔刺史时,务必严格筛选,不仅要考察其才能,更要着重考量其品行与忠诚。”

“可从跟随主公多年、历经考验的心腹之人中挑选,这些人对主公忠心耿耿,想必不会轻易生出异心。”

沈今安微微点头。

选拔可靠之人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但他仍有顾虑,又问道:“即便所选之人起初忠心,但权力在手,难保日后不会变质,这又当如何?”

郭瑾微微一笑,胸有成竹:“这便要说到监督机制。主公可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独立于刺史管辖之外,直接对主公与内阁负责。定期对刺史的政务处理、权力行使进行监察,一旦发现有不轨之举,立即严惩。”

“如此双管齐下,既能发挥刺史的作用,又能防止权力失控。”

沈今安听闻此言,权衡其中利弊。

虽觉郭瑾之策有可取之处,但兹事体大,仍需慎之又慎。

“此计虽妙,然实施起来,细节之处颇多。监察机构该如何组建?”

“选拔之人又需何等资质?再者,如何确保监察机构不会与刺史相互勾结,沆瀣一气?”

郭瑾思索片刻,恭敬回道:“主公,监察机构务必是主公信得过的心腹。”

“为防止勾结,可设立多重汇报与交叉监督机制。监察人员不仅要定期向主公与内阁汇报。”

“各监察小组之间也需相互监督,一旦发现有包庇纵容等行为,严惩不贷。”

沈今安微微皱眉:“若监察机构权力过大,是否也会威胁到内阁权力,甚至影响对三州的掌控?”

郭瑾赶忙躬身道:“主公思虑深远。为避免此情况,监察机构权力应明确限定,只负责监察刺史及以下官员,不得干涉地方政务处理。”

“同时,主公与内阁对监察机构的行动要有绝对的控制权,定期对其工作进行审查,确保其权力在可控范围内。”

沈今安听闻,缓缓点头,脸上神色稍缓:“好。”

“三州刺史,你可有合适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