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的真实想法。以文义论,帝不及他。但若论英雄气,自己拍马赶不上。否则不会在这个时候退隐。

“朕要用饭了,卿陪朕一起?”

“谢陛下,臣来前已经用过饭了。等下次再讨陛下的御餐吃。”

“嗯,卿回府好好筹划,有什么想法需要朕配合的,随时和朕说。尽最大努力,把四郎救回来。”

柳世隆感动拜谢,辞别君王。

柳世隆一走,宦官便吩咐传膳。

天子皱眉道:“传什么膳?所有人退出去,把门关上。”

宦官哪敢问原因?和众侍从一道退走,道道殿门关闭,发出一连串吱呀呀的声响,最后由沉闷的合门声作结,声音在空旷的殿内回荡。

不一会儿,整个大殿便陷入了一片死寂。

天子飞速抓起那篇他之前随手搁在茶几的策论,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治蛮之策,随时兴废;安邦之略,应势变通。

有策权宜,可应仓卒之用,时移渐敝;有略深远,堪为万世之法,历久弥彰!

窃以为,自秦汉以来,治蛮多权宜之策,而无深远之略!

虽偶收一时之效,然症结未愈,沉疴不祛,故致祸端反覆,乱象旋生。

历朝因循其弊,曾无先觉;累世沿袭斯陋,未启新思......”

天子读到这儿猛地站起,神色激张,来回踱了几步,然后快步走到御案前,抄起一柄犀角如意,照着贴金殿柱,啪啪啪砸了三下!

然后一边敲一边读出声来:

“经国之理,须存定式!

王者雄图,宜令长驾!

当今圣天子在位,当百王之末,应千载之期,岂可无万世法哉?

小子狂简,愿陈万世之长法,以为万岁之长策也!”

咔嚓!

天子用力一击,手中如意,应声而碎!

——————

注:《南齐书·王瞻传》:“世祖召瞻入东宫,仍送付廷尉杀之。遣左右口启上曰:‘父辱子死,王瞻傲慢朝廷,臣辄以收治。’太祖曰:‘语郎,此何足计!’既闻瞻已死,乃默无言。”世祖就是齐武帝萧赜,当太子时擅杀大臣,齐高帝“默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