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很远的地方

王非只获得了两转,因为她被安排出场的时间很晚,而最受欢迎的导师杨叶和邓丽珺,早早就把名额用完了。

等到王非出场的时候,两人只能干瞪眼。

当然,这都是节目效果,让王非在后面唱,是节目组故意安排的。

让王非选张国容,其实是杨叶的意思,是他利用节目规则故意搞出来的效果,连张国容本人都不知道。

张国容这个人,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其实并不适合趟娱乐圈这潭浑水。

刘嘉零就调侃过张国容打麻将的事。

张国容打牌输多赢少,因为他一听牌,手就抖,连鸡胡都抖,要是听大牌,那完了,人人都知道他听牌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国容做出的很多决定,并不是遵从他的内心,而是受到外界的影响。

比如他在原时空退出歌坛,就是因为被不理智的歌迷所困扰,他本身并不愿意退出。

最后复出,又是经不住朋友的撺掇。

张国容非常在意外界看法,虽然有时候会做出勇敢的举动,但事后又常常又十分痛苦。

正是因为饱受这种精神折磨,才最终患上抑郁症,导致走上绝路。

杨叶对自己能不能成为冠军导师并不是很在意,所以才会不动声色地将王非这个本届最强选手送给了张国容。

如果王非能够夺冠,对于张国容来说,会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或许能让他的人生顺遂一点。

不过,本届好声音强者如云,王非最终能不能夺冠,也是未知之数。

杨叶并不打算帮任何选手作弊,让王非选张国容,也只是合理地利用了规则。

要嬴,就堂堂正正的嬴。

最终出炉的十六人名单,基本上可以算是华语乐坛九十年代出道歌手中的半壁江山了。

杨叶用一个《中华好声音》将未来三四年内将会出现的知名歌手几乎网罗一空,有点涸泽而渔的意思。

而这些人聚在一起组团出道,无疑会给华语乐坛造成一波巨大的冲击。

一线歌手还好说,二三线歌手全都感到岌岌可危了。

这么多人出道,势必要占据海量的资源。

而资源是有限的,他们占完了,自己吃什么?

更何况,这不是就这么一波的事,明年还有第二季,又会来一波。

今年都火成这样,明年能差得了?

一些小型的唱片公司更是愁眉苦脸,他们都预感到未来的日子不会好过了。

唱片市场就这么大,蛋糕都被白杨和滚石吃光了,他们吃什么?

……

杨叶召集郑东汉和段氏兄弟,还有罗大右、李宗盛等唱片公司高层开会。

郑东汉既喜且忧地说道:“现在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新人太多了,公司难以消化。

十六强的人气个个都已经达到了二线歌手的水平,个别甚至可以叫板一线歌手。

他们现在每个人都有资格发行唱片,然而每人一张专辑的话,按十首歌算,就是一百六十首,上哪儿去搞这么多歌?制作人也不够。”

段钟沂点头说道:“还不能糊弄,否则就是浪费他们的人气!”

众人看向李棕盛等几个写歌的大佬,老李无奈地说道:“你们要知道,写一首皆大欢喜的歌,是越来越难了。”

杨叶说道:“他们的人气是节目带出来的,只是暂时的有热度而已。除了几个特别突出的学员,其他人最多只能维持到明年的好声音开播之前。”

段钟潭说道:“所以更应该利用这波人气发片啊,大好的时机不能错过。”

段钟潭说的很有道理,这不趁机收割一波,更待何时?

杨叶道:“所以你们的想法是?”

段钟沂:“两条路。第一,高薪从其他唱片公司挖制作人,只要肯给钱,什么人都挖的到。

第二,搞翻唱。正如杨董所说,好多人的人气其实都是昙花一现。

那么,趁着他们还有人气,利用经过外国市场检验的翻唱歌曲收割一波,是最明智的做法。”

段钟沂的说法大家都非常赞同,人气最高的几个就认真培养,制作专辑。

稍微差一点的就搞翻唱收割,这的确是最现实的办法。

否则的话,明年出第二季,又来一堆新人,怎么消化?

杨叶说道:“我非常赞同段总的想法,但我补充一点,学员中有不少人创作能力其实很强,可以给他们机会,帮他们发行自己的作品。”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邓丽珺却提出一个疑问:

“如果有一些厉害的制作人跟他们的东家交情好,或者有些制作人干脆就是自己开的音乐公司,碰到这种挖不动,不愿意过来的情况,应该如何应对呢?

杨叶大手一挥:“那就把他们的公司给收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