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你咋想到找人打听摊位费的,我就没想过他们骗人呐!”
恰这时三人转出了仓房范围,往右一偏头,一眼就看到三个小食摊。
梁青娥淡淡道:“咱们方才往食摊去时,那卖蒸饼小妇人和卖炊饼的老妇人,正坐在那老汉的摊子上,一起包馄饨呐!”
兄弟俩定睛一瞧,此时场景恰和梁青娥说的一般无二。
卖蒸饼的小妇人和卖炊饼的老妇人,正围坐在案板边,说笑包着馄饨。
扭头看到自个三人,这几人非但不尴尬难堪,反倒一脸讥讽坦然。
显然,他们并不担忧梁青娥几人拆穿他们的谎话。
“娘,怪不得你宁愿把铜子与了看大门的大叔,都不愿买块炊饼,便宜那三人呐!”林大熊若有所悟。
梁青娥当然不是怕便宜这仨人,她之所以不同这仨人打听,乃是因为有句话,叫做“同行是冤家。”
人生地不熟,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何况他们只不过是一穷二白的泥腿子,身上丝毫没有能让旁人忌惮的东西。
她怕这仨人坑了她,她还给他们数钱呐。
当然,守仓房老汉的话,她也没有全信,不过是相比之下,可信度更高些而已。
“娘,既打探清楚,咱们现在回家吗。”
俩人都饿的不行,都想着赶紧回家吃饭。
梁青娥看一眼身后不远处平静宽阔的红河,道:“不急。”
三人找了处离码头不远的大树,躲树荫下乘凉。
三月下旬的天气,大日头底下,已经有几分闷热。
大约一刻钟后,一艘货船缓缓停靠,甲板上,有船员大声吆喝各商号的管事伙计上前搬货。
力夫们蜂拥而起,随着商号管事,入船舱搬货,挑夫们排着队,一个个等在码头上………
船上的东西卸下运走,码头管事打开仓库,用雨布包裹捆扎好的货物,再由力夫和挑夫,分货物种类大小,分批次搬运上船。
待货船完成补给,重新装运完货物,缓缓启航后,天已经过了正午。
力夫和挑夫这会儿拿着结算的工钱,拖着疲累的身体一步步往食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