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所提到的种种说法,其实都是医疗行业内医生们彼此交流时惯用的行话,也就是大家口中常说的专业术语。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现如今众多从事中医工作的人士,对于这些至关重要的专业术语竟然知之甚少。
试问一下,又有多少人会真正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潜心钻研那部被誉为中医经典的《伤寒论》以及同样具有极高价值的《金匮要略》呢?
即便是其中最为常用的经方不过才区区百余首而已,但真正能够熟练运用并将其发挥出最大疗效的医者也是寥寥无几!
于是,中医学就成了一个脾虚肾虚、阴虚阳虚的世界,这样的状态,能不被人诟病吗?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这寥寥数语,在当今中医领域可谓是人尽皆知,几乎每一个中医从业者都能够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些看似简单而又经典的话语,却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当今脏腑辨证以及补益药滥用现象产生的所谓“理论根源”。
不过,在此需要特别提醒大家关注一下清代着名医家王旭高所说过的一番话:“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处受邪,其病则实!”
当邪气侵袭人体时,往往会选择那些正气相对虚弱的部位作为突破口,但一旦邪气侵入之后所引发的病症,却并非单纯的虚证,而是可能呈现出虚实夹杂甚至以实证为主的复杂情况。
在病的层次,在活生生的病人面前,医生想法就不像理论家想得那么简单,人体的疾病不是一个“虚”字够概括,用方也不是一个“补”法能够统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