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元年。
刚刚登基的天启帝下令,颁布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将书院中的“天工院”纳入朝廷的管辖。
天工院的夫子直接转任成“院士”。
至于天工院的弟子,同样已经有了预定的前程。
这从雨帝设立天工院以来,还是第一回有帝王直接收编天工院。
此事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授官事小——
毕竟,天工院的弟子里,本来也有不少会被朝廷吸纳。
对于他们,朝臣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可是天启帝想要将那个会喷出黑烟的东西给推广开来,这就有些重创保守派臣子的心理防线。
他们联合上书抵制。
而天启帝则再度围绕这事,请来了那些相对开明的书院夫子登临朝堂,替他辩经。
双方围绕这事情,展开了天启朝的第一次朝议。
天启帝本人稳坐正中。
他个人的立场有倾向,可是作为大明的皇帝,天启帝是以仲裁者的身份出现。
他的目的,不是清理掉守旧派。
而是打算从这群人开始,逐步让这片天下的百姓,改变原有的视野,去迎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的到来。
天启帝有预感。
这将会是一个比大航海时代更为壮观的时代!
……
快到年关之时。
京师方面发生了一件极其震动的消息。
道帝第二子魏王“朱载建”离世,享年八十六。
这位四十年前还政天子的皇叔祖。
清平帝,天启帝父子俩对其都相当尊重,两代帝王一同前往魏王府上吊唁。
这放眼大明,也是独一份的殊荣了。
对于魏王的几个子嗣。
天启帝的皇叔们,他全部都给予了封赏。
在这之后,天启帝开始针对各行业,有序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尤其是“蒸汽机”的运用。
暂时由朝廷统一经营,确保一切的变化都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
京师脚下的一处皇庄内。
这里是天启帝尚为太子时置办的产业,雇佣了不少外来的人口。
男人大部分是下田地,女人大部分是进纺织厂。
一家子靠着这两份工钱,每年支付一笔银钱又能在京郊得到一个落脚的地方,不少人称颂当今陛下的功德。
这天,一处屋子里。
刚生产完的女子,满头都是汗水,几乎脱力到要昏迷过去。
皇庄的产婆带着左右,对这简陋的屋子进行完善,主要是降低新生儿夭折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