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渐行渐远渐无书

山水行记 莫里吧唧 1129 字 5天前

世上有一种学问,叫金石学,专门研究铜器和石头上的文字记录,如果秦始皇陵被盗,里面一定有文物流出,上面会有记录。

然而,实际情况是,多年来,没有发现一个金石学家写过有关秦始皇陵文物的记载。

秦始皇陵有多大呢?七十八个紫禁城,光封土堆高度,以现在计量单位算,一百多米,就算多年过去,高度有减,也是自古帝王中,封土堆最高的帝王陵寝。

在秦始皇陵修建完毕后,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当秦始皇陵快修完的时候,中门突然关闭,外门从上而落,所有修建秦始皇陵地宫的工匠,全被活活困在了地宫夹层,陪着殉葬,无一人走出。

闭中羡,下外羡门,有中,有外,可推断,秦始皇陵的地宫一定还有一个门,就是内羡门。想入地宫,要有三道门,外、中、内。外门从上至下,中门两扇分开,内门什么样,无人知晓。

崔判官既然是酆都之主,又带着发丘和摸金挖掘秦始皇陵,岂能不提前做好准备?所以,这几年,他一直隐居于骊山之中,查看历史文献,一边挖掘秦始皇陵的封土堆,一边琢磨秦始皇陵地宫的构造。

三泉之深的秦始皇陵,下洛阳铲,查看土质,向下挖掘,光井,就打了不下几十口。

没办法,七十八个紫禁城大的地方,你得知道地宫在哪。直到崇祯二年端午那天,也就是华山论剑之时,崔判官的人才彻底挖通了三泉。

六月底,再下洛阳铲时,终于听到了金属和石头的碰撞之声。

是花岗岩和洛阳铲之间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崔判官通过经验,分辨出洛阳铲带上来的石屑非骊山本地之石。

骊山本地也无花岗岩。

此花岗岩出自于渭水之北。

这对崔判官来说,着实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根据文献记载,修建秦始皇陵的石头,就是来自于最近的渭北,那里盛产花岗岩。

就在洛阳铲触碰秦始皇陵封土堆下,花岗岩石的那一刻,骊山飘起了雪花,此雪和终南山的雪一样,都是六月飞雪。

六月飞雪,是巧合还是和盗掘秦始皇陵有什么关系?崔判官,也含糊了,不如等着黑无常带着白无常回来,再做商量。

那时候,雪也该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