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亦城原本就准备好了去京城,婚期临近新落成的公主府总要添些自己的元素,还得提前找到一个养家糊口的地方,虽说状元郎当夫子很抢手,但也要亲自考察后才好做决定。
突然接到暄王的传信,让他以自己的名义筹建京都学院,信中没提一句关于银子的问题,琢磨许久还是觉得应该告知家里人,顺便跟父老族亲辞行。
唐氏族老表现的非常激动,齐齐跪在祠堂门前顶礼膜拜。“感谢苍天!感谢朝廷,皇恩浩荡!”教书育人耕读传家是祖训,如今唐氏儿郎发扬光大要在京城办学,为唐氏后辈的发展撑开了一扇大门。
唐世杰老夫子作了个重大决定,将家中所有的银票三万两全给了小儿子,帮助他在京城立业,田地房产全归大儿子,当家权也交到大儿媳妇手中,他老人家准备踏踏实实做清闲老爷。
唐亦城吃惊不已。“爹,家里哪来这么多银子?”百十来亩田地收入有限,不可能积攒这么多。
“看来你对家里的情况还有点数,大部分银子是你哥的粉条作坊挣的。”老夫子喝着茶简约告知实情,这个决定还是大儿子的提议。
“谢大哥大嫂。”这么大笔银子全家人在府城生活也能过的很富裕,现在全给了自己,千言万语汇成一个谢字。
“你刚去京城也不容易,驸马爷不是上门女婿,咱也该有些底气。”作为兄长的唐亦坷,觉得自己有责任帮扶弟弟,虽然有皇家势力做靠山,腰杆子还是要挺直。
唐亦城赶到京城先是熟悉地形,然后在暄王的引导下到衙门商议山地买卖事宜,测量打桩划定界线到付银子拿地契,只花了三天时间效力及高,不得不承认朝中有人好办事。
接下来就是召集劳力,附近村民听说工钱与城里差不多,中午还管一顿午饭,做事踏实本分的可以留下来干很多年,因此来应工的大多数是年轻汉子。
杨松林带着松岭学院的工匠夫子和学生来实地教学,十多辆平板马车牛车骡车走的浩浩荡荡,到达目的地第一件事搭建简易工棚,从这一刻开始他已成了工地的总指挥。
唐亦城跟随暄王拜会了多名大工匠和有关朝廷官员,并邀请他们一起研讨学院的规划布局,建筑规模及建筑风格,工匠的挑选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也在研讨范围。
当他们来到实地考察时,看见十几个半大小子在砌砖墙,一个中年人显然是他们的师傅,拿着尺子里里外外检查。不远处也是一帮人在锯树木扒树皮,同样有师傅在边上指指点点。
工部侍郎心有疑问,唐亦城买这么大一块地,听说是要建一所大学院,用这些半吊子工匠也太不靠谱,于是问道:“状元郎,你这学院都开工了,请我们这些老朽来干什么?”
唐亦城赶紧解释。“各位大人,这些小匠人是永州松岭书院 的学子,他们是来实习的,在建的砖瓦房一楼作为暂时办公室,楼上用于他们住宿,这些砖瓦也是出自他们之手。”
更远处冒烟的山脚下,一大群劳动力在做砖坯,大工匠们交头接耳称赞有加,木料砖瓦基本上能就地解决,学院建造成本节省了很多,人们口中议论的驸马爷虽然出身寒门,却是一个精明有远见的。
暄王每天早出晚归,已经半个多月没跟王妃打上照面,偶尔几次晚上想在她身边躺下,又担心惊扰到她。
自从上次不欢而散,暄王就一头扎进京都书院的筹建,现在唐亦城完全能够应对,自己也应该花些时间多陪陪王妃。
回府的路上,看见长公主的马车缓慢的向前移动,车前两三丈远的距离,唐亦城和一位少年迈着悠闲的步伐有说有笑。
暄王以为长公主受到了轻慢,策马上前发现两个人的谈笑似乎有点暧昧,愤怒中下马的动作过大,吓得唐亦城慌忙把身边的少年抱进怀里。
“你们这是干什么?大庭广众之下还有读书人的斯文吗?”要不是长公主的马车在后面跟着,早就让他们尝到了马鞭的滋味。
“五哥, 你吓到我啦。”芳菲公主忘记了自己的装扮,一声嗔怪把暄王整的蒙圈。
这不是九妹的声音吗?也只有她会叫自己五哥,回过神的暄王用马鞭指着她没好气的问:“这身装扮在大街上徜徉,是谁出的主意?”
芳菲公主以为他要怪罪唐亦城,不假思索的回答:“是五嫂想出来的,五哥的眼力就是好,状元郎第一次都没认出来。”
这是在夸他吗?暄王哪里是认出自己妹妹,完全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不过心里有个疑团需要证实。“上次你也是这个装扮走出我王府的。”用的是肯定语气,听起来好像是回答。
“原来是见过我这身装扮啊,怪不得一眼能看穿,当时我的贴身丫鬟都没认出来。”芳菲公主说的很得意。
听了长公主的话,暄王脑子里出现了另一人 身影,也是自己一直想解开的迷,于是问道:“状元郎认识杨焕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