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共谋发展

“二哥,昨天我大舅仔仔细细的看了打谷箱和犁耙,说是照着样子也能做出来,以后我们这里的人犁田种地就可以轻松一些。”离开泰宁镇的前几天,兄弟俩在砖瓦厂与犁耙有过亲密接触,先是用牛拉着犁刨松土,然后用水浸泡一天,再牵着牛耙几个来回,泥浆差不多就差不多和匀可以做砖坯,省了不少劳力,这种农具的用处可大了,种田犁地开荒都是好帮手。

“你大舅真聪明,我家那边的山地很多,过些时候得多买几头牛,全都配齐犁耙,再开垦一片山地种番薯,明年就能可劲的多做些粉条。”许多田想法还是蛮远,不光是做粉条,还有原材料的供给问题。

“还可以把牛和犁耙租给别人开荒,让大家多种些番薯换粉条,到时候出多少粉条都不愁卖了。”番薯存放时间就几个月,冬天一过就加速腐烂发芽,晒成薯面到春天也容易发霉,换成粉条不同了,口感好耐存放能扛饿,放两三年都没问题。

“四弟,你可以在自家院子里开家粉条作坊,放到大伯的铺子卖,不需要请人运送,能省不少银子。”许多田想到从自己家送粉条过来,摸黑着来回也要两天功夫,脚程钱也要花不少,不如改变之前的约定。

“二哥,我们说好了的,你做粉条我做吃食,我不能抢了你的买卖。”万家富不答应,他们是患难与共的兄弟,说出去的话必须做到。

“不是四弟抢了买卖,你想想大哥的作坊,是不是分散在好几个县城?不需要大老远的运送就节省了本钱,我们都是小本买卖,能多挣一文多好。”大哥说今年的粉条作坊是薄利多销,十五文一斤卖出去,起码可以挣四五文,若是能再省一文,这利就够大了。

小主,

万家富想了想果断的决定。“也是,回家让爹娘把粉条作坊开起来,我到县城开食府。”

“不妥不妥,四弟年纪还小,独自到县城开食铺不成,你爹娘也不会同意的。”许多田有些震惊,自己比他年长两岁,可没敢想过要独自离家开铺子。

“怎么不成?我爹出面买下铺子,再买两三个下人,我教会她们做那些吃食就可以啦,大哥也是这么做的。”万家富不服气的回到。

“大哥不一样。”许多田一下子说不出究竟是哪里不一样,焦急的抓耳挠腮,终于找到了不一样的理由。“大哥认识五爷,还有知县家的公子,义父、银叔、金婶都是大人,我们一大帮人都是住在院子里。”

万家富不得不承认,大哥那么厉害的人也要银叔金婶帮忙,自己年纪太小,想挣银子还是要依靠家里的大人。“那我还是先在家里开作坊,等粉条买卖稳妥了就交给三叔四叔管,我跟爹娘到县城里开食铺。”

兄弟俩已经商议过好多次回家后的生计,一直都是围绕粉条作坊和水煮食铺这两个营生,原来的口头协议是许多田把粉条作坊开遍洪州,万家富把水煮食铺开遍大小城镇,现在作了一些修改,分别从各自的居住区域入手,先脱贫再逐步实施愿望。

“四弟,等你的食铺开起来了,让我家五姑来学一阵子行不?我家五姑大我三岁,很快就到了义亲的年纪,我不想她去给四叔换亲。”这是他突然想到的念头,要是五姑学会了做吃食,也可以到曲江县去开一家铺子,自己有了挣钱的营生将来嫁去婆家也不会受欺负。

奶奶生了五个儿女,一头一尾都是闺女,中间三个是儿子,大姑、他爹、三叔都是换亲。他们住在偏远的山凹里,家家户户都很穷,儿女的婚姻大多数都是换亲,因此养出了很多懒汉,只要家里有姐妹,这些懒汉子就不用担心娶不到媳妇。